热度 4|||
喻海良,2015-12-02
早晨看了文双春老师写的博文《不差钱才能到一流大学当老师?》,很有感触。确实,古往今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已经是“公知”了。在一流名校工作的老师,其实有很多人过的并不舒适,甚至很多人过的非常压抑!这些年,教授、副教授们逃离“清华北大”就像本科生逃离“北上广”一样,都已习以为常。记得之前有一位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副教授,他在清华工作几年后,跳槽到东北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几年后,风生水起,事业蒸蒸日上,后来不久就获得了国家杰青。个人觉得他的离开对于个人而言肯定算得上一种成功。当然,从清华北大逃离的老师,这次回国我还知道了好几位,包括杰青、千人之类的成功人士。
店大可能欺客,客大也能欺客。电视剧里经常看到某些“大客人”一次性地包下某些娱乐场所,把那些零星的“小客人”赶走。其实,大学里面也有这样的现象,大教授欺负小老师的故事似乎在很多地方上演着。大教授欺负小老师的故事,应该包含很多方面:(1)大教授想占有小老师的某些成果;(2)大教授想占有小老师的某些地盘;(3)大教授想安排小老师做一些不愿意去做的事情;(4)大教授甚至可能毫无根据地评判小老师的研究方向……具体的事例应该数不胜数,如果您赶上了,请不要轻易对号入座。对于大教授欺负小老师的情况,我相信绝大部分小教师都会选择“忍”。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过一句非常中听的话“用时间来换取空间”。确实,就当前“价值”而言,“大教授”肯定比“小老师”值钱,矛盾公开化后,学校会维护价值“大”的,而牺牲价值“小”的。因为,学校与大教授之间是名副其实的“利益共同体”。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老师都会选择向大教授妥协。有一些老师,在感觉到“危险”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一走了之,自谋新发展。也有一些老师,可能会坚持到底,和大教授来一个敌我悬殊很大的“战争”。至于后者,就媒体曝光过的,复旦大学发生过,厦门大学发生过。我想应该其他一些学校可能还有很多没有曝光的“斗争”。下面讲讲我最近遇到的一起在澳洲某大学发生的教师矛盾处理方案,或许值得国内大学在处理人事纠纷方面做出“公正”的判决。为了简单,下文用A表示小教师,用B表示大教授。
A和B都是这所大学的永久职位的教师,但是级别差很多。A是大学里面最基层的老师,负责某个实验室。B是学校的正教授,他的团队每年都发表大量的学术成果,听说,他一个团队的研究成果可能要占到他所在学院的三分之一。应该说,B在学校是一位分量很重的老师。当然,随着B的团队快速发展,他自己也感觉到自己对于学校而言拥有了较大的分量。这个时候,他也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感”。当然,他也是一个非常上进的人。在澳洲的大学,一个人获得教授职称之后,基本上就到头了。他们的院士只是一个头衔,这里也没有太多的人才称号。剩下的,就是看能否做出世界一流的成绩,让同领域的人觉得自己是一号人物。
就在B快速发展的同时,他相中了A管理的某个实验室。B的绝大部分学生都需要在A负责的实验室里做实验。这里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澳大利亚大学的科研设备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学校经费或者政府经费进行购买,也因此,理论上讲,每一个人都可以申请利用这些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当然,他们需要根据对方情况,支付一定的经费。而国内有很多实验室都有“内部设备”,虽然这些设备也是利用国家或者学校经费进行购买,但是,“外面的人”即使愿意出更多的钱,他们或许也不同意对方使用。由于B相中了A管理的实验室,他首先希望安插一些“自己人”参与管理这个实验室。一开始,A觉得让一部分人参与管理,自己还省事了。但是,久而久之,B开始合计如何将A排除到这个实验室之外了,自己彻底占有这个实验室。最后,B表示,他希望自己来管理这个实验室。这个时候,A明显感受到B给他带来的威胁。因为,A的职责就是看好这个实验室,如果没有这个实验室,也意味着他在学校“无用武之地”。
这个时候,A将B的行为报告了他所在学院院长。学院院长出来调停,结果被碰了一鼻子灰。他虽然是院长,但还只是一个副教授,低人一头。没有办法,这件事情最后闹到了学校人事处。如果在国内,我相信人事处一定会维护B,确实他现在对学校的贡献远远超过A,要经费有经费,要人员有人员,要论文有论文。但是,在澳大利亚有一个特点,在教师权益方面,无论是大教授还是小老师,大家都是平等的。也因此,学校层面上不能也不会表现出任何的“差异”。为了维护学校的“公正”,学校出钱单独请了校外的调查公司的人员对A和B的矛盾进行“公平、公正”的第三方调查。这个结果或许再过一些天就有定论了。
在大教授和小老师矛盾之间,学校层面批评小老师,一般会认为欺负弱小;如果学校层面批评大教授,后者可能一屁股跳槽了,这样的损失,没有几个学院能够短时间内恢复元气(澳洲大学,绝大部分学校的学院层次,教授数量为1-10个之间,基本上不会再多)。也因此,由第三方进行调查,相对而言,学校可以做到两不得罪,给自己发挥作用、调停矛盾争取更多的“空间”。
GMT+8, 2019-1-31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