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4|||
谈谈我所认识的张生家和叶菁
我是2007年只身一人来海德堡大学读本科,在火车站拖着大箱小箱遇到了来接我的素昧谋面却友好亲切的叶菁姐姐,当时,叶菁正在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由于我初来乍到,年纪又小,叶菁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之后,我又认识了张生家先生,于是我受到了生活上方方面面双倍的帮助。
我在海德堡大学念书时,首先碰到的就是住房困境,是叶菁和张生家在繁忙的学业和事业中,抽暇帮我四处寻找,解了我燃眉之急。四年的本科,换了三次住房,几乎都是他俩帮我找房搬家布置整理等等。课余时间,叶菁还经常烧煮可口的家乡菜让我品尝,以了我思乡之情、解我中国之胃。
课余时间,我有时也会去他们工作的实验室参观学习(虽然我的专业与他们的专业不同)。在实验室,我看到的是一个全身心投入事业的科学家,他们认真、刻苦,一丝不苟,甚至饭桌上讨论学术也是常有的事。记得叶菁完成了博士论文,戴上博士帽的那天,实验室来了很多他们的老师同事和朋友,给她送花庆贺,大伙在一起由衷为她高兴。
我曾跟随他俩去了很多地方旅行,他们去了挪威后我还被邀请去他们家做客游玩。他俩属于很棒的旅游玩伴,不仅做领队、导游,还做司机和厨师。他们不仅知识渊博、还很细心,对同行者关心有加,由此足见叶菁和张生家的善良品质。
叶菁和张生家的研究领域,不是我的专业,我无法评判,但我看了网上那些无端的人身攻击,非常气愤。在海外,搞科学研究是要真正付出代价的,来不得半点的虚假。而且,在海外那么多年,整天呼吸的是干净的学术空气,对充满“雾霾”的学术空气,根本没有抵抗能力。所以,雾霾驱散之后,我相信人们一定能见到一个清白的、光明正大的、走在生命科学前沿的张生家博士夫妇。
下面是我妈妈写的:
张博士夫妇,国外待得时间太久了,根本不了解国情:北大已不是以前的北大、清华也已不是以前的清华。部分教授已不再潜心研究,而是在苦心钻营、投机取巧,不惜踩着别人的身子、添着别人的心血,巧取豪夺,就差要别人的命了。所以,现在国内将有些教授称为"叫兽",而且,近年,北大清华还真的出了些奇葩"叫兽"。张博士夫妇真的太天真了,怎么可以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带回来呢?那帮"叫兽"一直凯觎着国外的领先成果,就是苦于偷不到、抢不到,但剽窃很在行,张博士的成果就在眼皮底下,送上门来了,怎么会不暗中窃喜?然后黑白颠倒、混淆视听、不择手段占为己有;再然后,剥夺其工作的权利、申诉的权利,无中生有、百般诋毁、欲致人于死地(要知道,真正的研究者是视研究为生命的)。更要命的是:这帮"叫兽"都是高智商者,所作所为还极力表现出"正当防卫",特别容易造成假相,误导媒体、误导舆论、误导科学界、学术界、误导教育界。对年轻人、对科研的后来者、对欲报效祖国的人士都是满满的负能量。一言以蔽之:怎一个"悲"字了得?学界的悲哀!国家的悲哀!前几天,教委说,要建世界一流大学。 如此的风气、如此的学界,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差十万八千里。
GMT+8, 2019-2-1 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