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华人科学网 (华科网) 返回首页

Scidef赛德夫的个人空间 http://www.sciencenets.com/?4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热度 3已有 5237 次阅读2015-6-13 17:35 |个人分类:评述|系统分类:中外观察| 南北战争, 美国人, 胜利者, 失败者, 黑人

【深思】美国人对待南北战争的态度,尤其胜利者对失败者怎么处理? ...

从奴隶到总统,美国黑人的历史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blackman/
 
美国在南北战争中军队死了62.5万人,相当于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到越南战争,包括越南战争之后的美国参加的所有战争中死亡军人的总和。如果考虑到人口基数,这个死亡数字就更令人骇然了,那就要超过美国在全部外战中死亡人数的很多倍了。也就是说,美国从南北战争后在国外一直打到现在,还远远没有自己的一场内战伤亡人数高。造成西方军队被大量杀伤的,基本是内讧。
 
当年美国南北战争,北方的报人就非常奇怪,为什么在南军里竟然有如此多的黑奴,而且战斗的非常勇敢,当然现在也能看到,有人就是奴才命!
 
在美国,谁也不会对南北战争的北方的胜利而炫耀,他们认为那是一场悲剧;而我们中国,某党把打败国民党作为一种荣誉,不遗余力地用纳税人的钱为他们的胜利而炫耀,以消灭八百万同胞为荣,把曾经是辛亥革命元勋,抗日民族英雄列为所谓的战犯予以关押甚至处决,全然不顾及国人的感受。连民族和解都做不到的党还有脸说民族凝聚力。真是厚颜无耻!

 

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国民心态与国民素质是我们中国人没有办法比的!华盛顿没有做皇帝,华盛顿没有做终身的总统!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也没有像中共那样开列战犯名单,没有清算任何一方,没有像中国那样成者王侯,败者为贼的实行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专政制度。而是不论是战胜者,还是战败者都一起享有平等治理国家的权利!美国人的这种气度是中国人望尘莫及的,连望人家的项背都不及。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的劣根性的荼毒与制约的缘故。

 

1960年5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北京。毛泽东没好意思对外国客人编造抗战谎言,只能向客人讲起三大战役如何大败国军的战绩;不料这位二战英雄不给面子,让毛当场下不来台:“在西方,我们从来不炫耀内战,屠杀自己同胞算不上什么英雄!”

 

对于南北战争,美国人把林肯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与政治家来赞扬,同时也认为南方的统帅李将军是一位正直的人,是美国历史上最卓越的军事家之一,是虽败尤荣的英雄。战争结束,军官士兵各自回家,没有任何发动战争的南方政治家被捕、被审判、定罪,更没有被清算或迫害,相反,有的还继续从政,当选为联邦参议员。如按照中国某些人的逻辑,李将军率领南方叛军与政府打了那么多年,应该算是“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吧,但美国人不这么看,事实是,李将军在战后当了一学院的院长,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至今仍受到人们的纪念,他的纪念堂就他生前当院长的华盛顿学院,在那里,他的塑像依然身穿南部邦联军装。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南北战争是一场先进生产力战胜落后制度的正义之战。我们在替美国人高兴时,他们自己却不领情,屡屡拍出南方视角下的南北战争的电影,这实在让习惯了成王败寇逻辑的我们大感惊奇。《乱世佳人》号称好莱坞第一巨片,《乱世佳人》的视角是南方(亚特兰大)上层社会种植园主的视角,他们对北方的看法是贪得无厌、狗拿耗子、欺人太甚,这与马克思那一套理论的解释倒是很吻合的。不过这其中最有趣的还是那些黑人奴隶的态度,他们大多跟自己的主人站在一起反对北方。看起来当时奴隶们并未意识到将来的历史在描述这场战争时他们处在了一个怎样的位置,因而咱们历史教科书那种替死人说话的臭毛病是千万要不得的。补过好莱坞关于美国内战的电影极少(可能不到电影总产量的5%)。因为美国人认为那场战争是美利坚民族心灵的创伤,美国不以自相残杀为荣,认为现在的人应该淡忘那场战争,珍惜和平,所以他们极少拍美国内战片。美国人对内战的态度同我们是有所不同的,宣传也更多地从人性的角度和宽容的态度出发,不是简单地站在北方胜利者的角度上非黑既白。战后格兰特总统的和解政策和工业经济的爆炸性发展很快化解了南北之间的根本矛盾和仇恨。


今天美国的历史教科书在写南北战争时,往往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谁对谁错,而多数学生思考后认为,内战是一段历史,但内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如分歧发生在今天,相信人们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也许这个报道反映的,正是政治文明的进步吧。
 

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时期,南方军队的统帅李将军也算是美国的名门之后了。21岁就成了华盛顿养子的乘龙快婿。他的爷爷理查德·亨利·李,是1776年提出起草独立宣言的动议,并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的弗吉尼亚代表。应该说,他的先辈都是美国功勋卓著的开国者。

 

可李将军却为什么成了分裂事业的战神呢?这得从美国的制度说起。美国是一个“合众国”,是通过宪法凑到了一块的“联邦”。加入这个联邦是各邦通过投票表决同意的,不像是秦始皇横扫宇内那样,通过杀人放火生拉硬绑到一起的。在这个被叫做合众国的地方,历史学家横竖是写不出华盛顿统一了美国这样的故事。

 

既然各邦的“来”是自由的,为什么想“去”就不能自由呢?要知道,根据当时的美国宪法,林肯倒是没有向要脱离联邦的各邦宣战的权力,而《独立宣言》却有言在先: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而现在南方不再想跟北方在联邦里一起过了,难道南方就没有这样的自由吗?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李将军是简单的背叛,不如说也是为自由而战。

 

起先,联邦是要任命他为统帅10万大军的少将,但遭到了他的拒绝。布莱尔曾经问过他,谢绝职务是否跟可能失去家中的奴隶有关。李回答说:如果美国的400万奴隶都归他所有,为了避免一场战争,他也会欣然让他们全部获得自由。

 

他不是为保全奴隶制而战。他早就认为:“蓄奴作为一种制度,在任何国家中都是一种道德上和政治上的罪恶。”行动胜于雄辩。作为继承人,李将军遵照岳父的遗嘱,1862年释放了所有的奴隶,并亲自为自己过去的奴隶们签发了通行证,让他们越过防线投奔北方。

 

一个人不能将自己的剑指向自己的家乡。即使是整个南方,也不能简单地说独立只是为了保全奴隶制。因为奴隶主只是南部白人中的少数,只有5%的白人拥有奴隶。美国历史学家就说,战争爆发时,“南部人民在争取独立上几乎是万众一心的”。一个不能抓壮丁的地方,政府要开动战车是需要足够的民意基础。其实李是热爱联邦的。在给姐姐的信中,他说弗吉尼亚退出联邦的行动是错误的。但是,他也忠诚于弗吉尼亚:“尽管我如此热爱联邦,可我却无法下决心举起拳头去打我的亲戚、我的孩子、我的家。”

 

不过,无论李将军的愿望如何,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他为之浴血奋战的土地是和奴隶制联系在一起的。随着1863年1月1日解放宣言的发布,李为之战斗的事业在人类历史上永远地失去了道义的制高点。

 

在《美国国内战争史》里,英国艾德蒙斯将军称李具有“伟大的军事天才”,而李的天才意味着联邦的灾星。他指挥的杰克逊将军在第二次布尔伦河战役中,打败了波普将军率领的联邦军队,就连林肯都跌坐在椅子上,喊彻底完了。而钱瑟勒斯维尔战役中,李将军的邦联军队以少胜多。李又一次林肯感叹“不足6万饥寒交迫的叫花子把13万精兵杀得丢盔弃甲”!但南部邦联还是在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穷途末路。

 

到了1865年,忠于他的士兵们已经是只能用野洋葱、野草、去年的烂土豆和所有只要能吃的东西充饥了。大势已去,继续流血只会是无谓的牺牲。李将军知道,该让战神歇息了。1865年4月,他下令打起了白旗。李将军在他起草给战士们的最后一份文告里说:“只是因为感到英勇和忠诚是无法补偿继续战斗所招致的损失,所以我决定避免无谓的牺牲。”

 

李将军尽力了。投降未必不英雄。

 

李将军在去格兰特军中洽谈投降事宜前,对手下说:“我可能要成为格兰特的阶下囚了,我想我必须使自己的仪表尽可能好一些。”败,也要败得有尊严。

在有些人眼里,叛乱者应该受到严惩。要知道,在这场战争中,共有62万人丧生。大约每60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死于战火。照常理来说,总得有人为这场残酷的战争负责。

 

当总统约翰逊问格兰特什么时候能审判李和杰斐逊?戴维斯这些人时,格兰特认为决不能审判,除非他们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他说他宁可辞去司令之职,也不愿去执行要他逮捕李的命令。从此,一个联邦大团以叛国罪对李提出起诉的事,也就没有了下文。

 

毕竟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不是一回事。一个知道区分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国家是幸福的,一个理解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不同的民族是理智的。美国内战没有产生战犯,也没有一兵一卒在未来的岁月里因为“历史问题”而遭到清算和迫害,胜利者更没有用笔墨掀起一场丑化运动以便将反叛者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南部邦联总统杰斐逊?戴维斯1889年去世,活了81岁。副总统斯蒂芬斯则战后不久就被佐治亚选为联邦参议员,死后墓碑上居然还刻着“一心为公”,他生前没有被人改造,死后也没有谁去鞭尸扬灰,尽管他至死都坚信奴隶制比工资奴隶制更有人性。即使是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同情南方的布思刺杀,美国也没有因此疯狂,来一次彻底干净肃清南部残余的斩草除根运动。美国始终是一个“不彻底”的国家。

 

战争结束了,李从此远离尘嚣,也远离仇恨。他拒绝了一家保险公司年薪一万美元的聘请,在1865年9月就任了华盛顿学院的院长,工资一年只有1500美元。这所规模很小,名气也很小的,破了产的学院,地处偏僻的列克星敦山区。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余年里,昔日南部邦联的一些大人物们,用回忆录和文章继续着往日的战斗,而这位善于辞令的院长,却什么也没有写。

 

李致力于学院的教育事业,他说自己非常喜欢这美好的平民生活。在1870年——李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带着女儿安妮到南方休了两个月假。所到之处,迎接他的是鲜花、欢呼和敬意。在哥伦比亚,南部邦联老战士冒着倾盆大雨,列队走到车站欢迎;在奥古斯塔,数千人向他致敬;在朴次茅斯,人们为他鸣放礼炮……南方的人民用凯旋者才可能获得的仪式迎接这位过去的败将。

 

1870年,李将军则长眠在了华盛顿学院的小教堂之下。在那里,他的塑像依然身穿南部邦联军装。

 

美国没有官方教科书,出版历史著作不用官方审查,谁也没有权力向国民强制灌输某种被认为是惟一正确的答案。对李将军和平叛的格兰特,美国人可以同表敬意。

美国南北战争胜利者对失败者怎么处理

1865年4月9日,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僻静小镇阿波马托克斯郊外的一个更为偏僻的村子里,一栋小小的二层红砖房,南方邦联的罗伯特·李将军在这栋房子里签字投降,从而结束了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为时四年的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后期,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亲自率领的南军主力,北弗吉尼亚军团,经过几个月的苦战,已经没有取胜可能。李将军明白,南方邦联在军事上的败局已定,再打下去只是徒然增加将士的伤亡和民众的苦难。当年辞谢了林肯总统的委任而参加南军,在南方军民中众望所归的李将军,在此作出了投降的决定。他下令和北军司令尤利西斯·格兰特将军联系,定下了受降的基本事宜。

 

1865年4月9日,星期天。北军的格兰特将军和南军的李将军先后和随从参谋们骑马来到阿波马托克斯。大概是为了不使对手过于难堪,毕竟对方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不仅是西点军校的校友,而且曾经为国家的利益并肩作战,前来受降的格兰特将军穿着一身又脏又旧的士兵服,扣子也没有扣上,一头乱发,络腮胡子蓬乱着,连指挥刀都忘了佩带,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而战败了的李将军,一如既往地戎装笔挺,长靴,镶着宝石的佩剑锃亮,一头白发和雪白的胡子一丝不苟,整个形象有如一尊雕刻,一个堂堂绅士,一个有尊严的将军。

 

内战双雄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了,他们仅相隔数尺。身板挺直的李将军59岁,面前是一张小桌子,43岁的格兰特将军则靠着一张有大理石台面的非常讲究的桌子。格兰特将军似乎在李将军的面前不好意思提起让南军投降的事,两位将军彬彬有礼地寒喧闲聊,从西点军校到墨西哥战争,宛如师兄弟之间的交谈使格兰特几乎忘了会面的目的,最后还是李将军主动提出,让我们谈谈我军投降的事情吧。

格兰特将军马上表示,一切都可以商量。李将军提出,败军不受辱,必须保证他的将士们的尊严,不受骚扰。格兰特将军答应,只要南军士兵放下武器,就可以立即自行回家。李将军说,他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安全,以及回家以后的安宁必须有所保障,所以要求格兰特将军给每个士兵发一份有格兰特将军签署的证明书,证明他们已经是放下了武器而受联邦军队保护的平民了。格兰特将军询问南军需要多少份这样的证明书。李将军给出数字,格兰特将军马上命令下属把房主迈克林斯找来,请他提供村里的几座空房子,立即安排在这些空房子里,手工印刷,印给南军士兵的证明书。结果,北军连夜开印,填写,由格兰特将军和他的助手签字,总共是28,231份。

就这样,投降的南军军官和将士,每人都得到一份联邦军队保证他们此后不受骚扰的证明书。那些印刷机和证明书的文本,今天还在原来的房子里,供人们参观。此后,事实也证明,格兰特将军的承诺确实是“君子之言”。一纸印刷粗糙的证明,确实保障了每一名降军的安全和个人尊严,不论那是一名普通士兵,还是排连级以上的“叛军军官”,在战争以后,都没有被追究和查处,没有被逮捕和坐牢,没有因“反叛历史问题”而承受任何压力,都立即开始拥有了一个普通平民的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最后,李将军提出,他的部下已经几个月没有很好的给养了,士兵们在挨饿。格兰特将军立即说,这好办。联邦军队刚刚到了两列车的给养,北军将把这些给养,先发给饥饿的南军。

格兰特将军就在面前的桌子上匆忙地起草了这些有关投降的事宜,所有条款简短、大方、双方都有尊严。格兰特的助手奥特将军还特地提醒他的上司,应该写上,所有南军军官可以保留他们的随身武器,手枪、弹药以及马匹。然后,李将军接受了这些条款。双方签字后,李将军解下佩剑,递给格兰特,格兰特恭敬的还了回去。当李将军和格兰特握手告别,尊严而伤感地上马离去时,格兰特将军率众来到门口台阶上,在场的北军士兵和军官全体肃立,向这位战败的南军统帅李将军举帽致敬,默默注视着这历史性的一幕。

 

当南军的军旗降下后,北军军官们情不自禁开始欢呼,马上被格兰特制止了。消息首先传到了北军阵地,官兵们鸣枪庆祝。格兰特也马上传令禁止。格兰特将军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名言:“战争已经结束,叛乱者如今重新成为我们的同胞了。”

 

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战后被保留了军衔,并被任命为华盛顿学院的院长,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至今仍受到人们的纪念,他的纪念堂就他生前当院长的华盛顿学院,在那里,他的塑像依然身穿南部邦联军装,而且作为优秀军事家之一被载入美国史册。

 

而南方同盟的“总统”杰斐逊·戴维斯被联邦军队俘虏,被控叛国罪并剥夺了公民权,但一直未被判罪。100多年后的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他的公民权,而且佛吉尼亚里士满有他的雕像。

 

就这样,没有庆功大典,没有军民欢腾,没有胜利游行,南北战争结束了,战争的苦难和杀戮结束了。将士们这才回神过来,他们可以回家了,可以重新享受和平的生活,和家人团聚了。此刻,参与者突然意识到,他们刚刚经历过的一幕,是美国历史上意义极其深远的事件。美国人天性中的天真机智、幽默快活的本性,又回到了这些经过四年浴血杀戮而疲惫不堪的军人身上。格兰特将军的助手们,一个个开始悄悄地跟这栋见证美国内战结束历史时刻的屋主迈克林斯商量,要买他客厅里的一两样东西,作为这个历史事件的见证,带回去作为纪念品。于是,迈克林斯客厅里的家具和摆设一件件地都给买走了,只剩下其中最贵重最有意义的一件:那张带有大理石桌面,用来起草投降条款的桌子。

奥特将军也想买一件纪念品回家,可是他知道,凭他菲薄的军饷积蓄,要买这样贵重的一张桌子是门也没有。他只能遗憾地离开这儿了。就在这时候,房主迈克林斯走到他面前,对着惊讶不已的奥特将军说,他要把这张桌子作为礼物送给他。奥特将军又惊又喜,却还是不愿意不付代价地收取这份礼物。他搜尽钱包,掏出已经是自己全部积蓄的40美元,坚持把这40美元付给了迈克林斯。


至今,美国人在一代一代地讲述着这个真实的故事,历史的教训就是这样镌刻下来:兄弟不再相残,国家不再内战。

美国西点军校学生在南北战争中演绅士战争

美国西点军校是世界上著名的军事院校。当年,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为了保证西点军校毕业生的质量,规定学员必须由各州国会议员推荐。因此,早期西点军校学员的出身多有政治背景,他们当中有奴隶主子弟,也有主张废奴者子弟。

 

在独立战争爆发之前,军校里的学生们彼此相处融洽。可是,19世纪60年代,随着南部各州闹独立,他们迅速出现分裂,并很快为各自的信仰走上战场。

 

1860年12月,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宣布脱离联邦,随后南部各州纷纷跟进。1861年2月,分裂各州宣布成立美利坚邦联。西点军校中来自这些州的86名学员,有66名自愿退学,还有一些因拒绝宣誓效忠联邦而被开除。在军队中担任要职的西点军校毕业生也产生了分化。其中格兰特将军和罗伯特•李将军分别成为北南两军统帅。此后,共有306名西点军校毕业生加入南方军队。

 

1861年4月,美国内战爆发,西点军校毕业生在战场上展开了生死较量。然而,他们之间毕竟有着同窗之谊,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在一次战役中,北军将领卡斯特发现他的同班同学、南军将领罗塞出现在阵地前,他立即命令手下士兵不要朝罗塞射击。第二天,他派人告诉罗塞,一定要注意隐蔽,以免遭到狙击。

 

1862年9月,在弗吉尼亚的一次交战中,北方将领卡尼因大雨而误入敌阵,中弹身亡。他的校友、南军将领希尔十分痛惜,安排士兵收敛其尸体。李将军亲自下令停火,将尸体送回北方,并设法将卡尼的遗物送交其遗孀。

 

最感人的一幕发生在1864年10月。南军将领拉姆索尔在一次战斗中失败,胸部连中两枪,子弹穿过肺部,鲜血染红了军装。当晚,拉姆索尔被安置在一辆马车上逃亡,结果被一名北军骑兵拦住,骑兵询问车中所载何人。黑暗中,拉姆索尔用沙哑的声音对车夫说:“别告诉他!”他的同班同学卡斯特刚好路过这里,听到了这个非常熟悉的声音,忙问:“拉姆索尔,是你吗?”此时拉姆索尔已经奄奄一息,无法应答。

 

卡斯特立即将他送到西点军校毕业生、北军将领谢里登的总部。随后,拉姆索尔的校友们纷纷赶到,其中包括北军中著名的骑兵将 领梅里特和彭宁顿。南北双方军医联合组成治疗小组进行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拉姆索尔在校友的呼唤中死去。后来,拉姆索尔的妻子收到了卡斯特剪下的拉姆索尔的一绺头发。

 

1864年5月,北军向南军发动大规模攻势,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的消耗战。李将军的部队逐渐陷入了包围圈。1865年4月,格兰特发起最后攻击,李将军溃不成军,撤退中有一千余人聚集在詹姆斯河的一座桥上,格兰特命令部下不准开炮,以免造成更大伤亡。在这种情况下,李将军被迫投降。在签署投降书的时候,格兰特给了李将军最宽松的条件,其中商定,在收缴的物品中,不包括军官的随身武器和坐骑,也不没收炮兵和骑兵的马匹,给俘虏提供充足的口粮等等,以至于后来有人将这场战争戏称为“绅士战争”。

 

四年的内战,为西点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造就了多位美国历史上的著名将军,同时,也使许多西点人血洒战场,仅南军中就有72人阵亡。对于西点军校来说,这既是荣耀,又是不幸。


美国南北战争的政治经济因素

 

最早二千多年前的雅典,也是城市联邦制,规定成员有退出联邦的自由。后来发展到,如果有要求退出联邦的,就被视为叛变,要受到讨伐。

当初美国独立时确定为联邦制,也就是任何一州有退出联邦的自由。这个问题在前苏联也遇到过,立陶宛要脱离苏联时,美国支持立陶宛。

 

南北战争是从美国建国时起就已经被注定了的。要从美国的宪政建国说起。经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的讨论到1789年3月4日第一届联邦国会召开时宣布这一宪法正式生效。在制宪会议中,大州和小州之间,自由州和蓄奴州之间的矛盾特别突出。对后一对矛盾的妥协使这一宪法保留了奴隶制。但这个宪法是对《独立宣言》中人民主权思想的倒退。


总的说南方州有退出联邦的权利。杀害林肯的凶手约翰.威克斯.布思。在行凶后曾大喊:“暴君之下场永远如此。”这句话让人深思!

 

这其中涉及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美国的国体。美国最初是由十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的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说《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这既是正确的但又是错误的,正确的原因大家都清楚,那为什么又说它是错误的呢?因为此时的美国并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联盟,美国的“州”,即“sate”,在美式英语里是国家的意思,换句话说此时的美国是由十三个“国家”组成的联盟,类似今天的欧盟,美军也不叫美军,而是叫大陆军,类似今天的欧洲安全部队,这中情况一直存在美国正式独立(英国承认)之后。这时的美国仍然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它只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因为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国际上代表美国的利益,因此国际地位十分低下,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开始努力寻求把这个松散的邦联变成一个紧密的联邦,这一部分人被称为“联邦主义者”,他们的主张是让各个州向联邦让渡全部主权,各州(实际上是国家)不再自行其事,而是团结成一个整体共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与此相对的另外一些人主张各州(国)向联邦让渡部分主权,保留大部分自主权,这些人被称为“州权主义者”,“州权主义者”在国家认同上和“联邦主义者”有本质的不同,他们大多把自己故乡当成自己的“祖国”,他们中的代表人物,《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就曾说过,“我的祖国是弗吉尼亚”。这两部分人在美国的国家走向,尤其是宪法的制定上,产生了激烈的斗争,大家看看今天欧洲在《欧洲宪法草案》上的分歧和争斗,就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美国的情景。最终“联邦主义者”占了上风,双方达成了妥协,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利。但与此同时作为一部政治妥协的产物,《1787年美国宪法》又留了后门,规定了各州有退出联邦的权利,这就注定了日后在是否维护联邦统一的问题上,必须有一个决断,而这个决断就是南北战争,“联邦主义者”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USA作为一个国家整体也终于成为牢不可破的事实。

 

在美国建立以后他便开始致力于领土扩张,1803年从法国手里买下了路易斯安那,从而占有了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1847年美墨战争领土扩大一倍,此后又买下了俄勒冈和阿拉斯加,这才形成了今天美国的版图。可以说领土扩张是美国的基本国策,这主要是由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决定的。美国的资产阶级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北方的工业金融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南方的种植园主,从本质上说“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正是这两部分人的代表。北方资产阶级的发展需要市场、资源、劳动力,而南方种植园的发展同样需要土地和劳动力。基于上述原因双方在领土扩张上达成一致,共同致力于扩大美国的版图。但这些土地在夺取之后该怎么处理就成了问题,美国做法是向在新的土地移民,也就是所谓的西进运动(新站领土均位于美国中西部地区),在这些土地上上成立“州”,与先前的13个州一样作为联邦主体,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北方希望这些州成为自由州,发展自有资本主义,而南方种植园主们则希望这些州成为蓄奴州,一边发展种植园经济,这些新州是否允许蓄奴成了双方争斗的焦点,这也是南北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把废奴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利益挂钩,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教科书的定义,其实两者的关系并不紧密,废奴并不会给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带来直接利益。引发分裂的直接原因是关税问题和新州是否允许蓄奴、允许庄园经济存在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太过教条,对资本主义革命的理解非常死板,老是照着“解放农民劳动力充实工业”的套路走,硬把它给套到废奴身上去了,但是并没有注意到各国革命中的特殊性,尤其是美国,作为一个移民目的地,他们并不缺乏工业劳动力。

 

美国是一个拥有天然发展机遇的国家。首先是在农业上,建国时便已经是英国的一个主要的原料输出地,其广阔的南方地区出产优质棉花、烟草、谷物等作物。在工业上,美国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沟通五大湖后北方航运发达交通便利。而更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当时是新兴国家,没有旧有的统治秩序,可以很快建立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制和政治秩序,居民中青壮年比例高,并因外来移民而能够使这一优势长期保持。


两大优势并存也会导致问题。从建国时起,联邦派和民主派就已经开始了政治斗争,前者认为应建立覆盖全国的工业体系,建立完善的政府机构,制定合理的工业发展政策,扩大对基础设施和工业的投资,使美国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而民主派则认为应建立符合民主精神的“和谐社会”,那是一种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更为安定和“平等”的社会,要利用美国的农业优势,使美国成为一个农业强国——但也仅止于此了。自然,这种区分带有明显的地域经济特色。由此南北双方就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


南北双方纷争的焦点在于,政策无法兼顾双方差异很大的经济。比如在19世纪30年代,为保护逐步强大的工业,美国提高了对欧洲工业国家的关税以减少进口冲击,这对于北方经济有利;但是对于南方,欧洲是重要的出口对象,如果欧洲对美国同样提高报复性关税,那么损失的将是南方农场主。在新开拓土地的问题上,双方也在是否允许新的州蓄奴方面来回拉锯。广大的新开垦土地和庞大的自耕农人口(这些人口大部分不是来自美国本土,不与工业人口冲突)自然对工业是强而有力的促进,意味着大量工业产品需求,但显然这是搞不到多少农业收益的;采用庄园经济,又会使得农业产出更倾向于对欧洲出口,更别提必须使用奴隶了。还有一个搀杂不清的问题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是符合工业发展需要的;但是南方政治势力却希望各州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这是与农业经济相协调的,尤其是更强更大的政府自然意味着更多的税收,而保守又相对独立的庄园经济从中却得不到多少好处。


随北方工业进程逐步推进,矛盾不可避免的走到不可调和的一步。其实北方与南方最终谈崩,没办法再妥协并非是因为是否蓄奴来解放工业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对于有庞大移民进入情况下的美国而言并不重要——而是在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之间的分歧。林肯在废奴问题上是和稀泥的角色,希望搞和平演变,但是在保护性关税和推行《宅地法》方面却很是强硬,这也是他得到北方资产阶级支持从而走上总统宝座的原因。由于意识到在一个国家内是不可避免这两项严重影响南方庄园经济的政策了,南方七州相继脱离合众国。对于一个需要依靠强大国家来扩展资本的政府,这种分裂是无法接受的,北方政府于是宣布讨伐叛乱的各州。这一下,又牵动了原本还没脱离联邦的几个蓄奴州的神经,弗吉尼亚等四个州也宣布脱离联邦,加入南方政府。有趣的是,弗吉尼亚西部的自耕农们不愿意脱离联邦,于是从州里脱离出来另组西弗吉尼亚州;而新墨西哥州的一部分则加入了南方,组成了亚利桑纳州。可见,南北分裂在“民主”理念上的分歧其实并不重要,最主要是因为经济政策上的分歧。

 

南北战争一开始北方就体现出了强大的资源优势。北方经济已经由工业主导,具有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人口优势极为明显,在西部则有战斗力颇强的自耕农民兵,他们是天然的兵源;同时,爱尔兰、意大利等地的移民源源不断的进入北方,很多人在会说英语之前已经就近在港口的征兵处加入合众国军队了。这就使北方很快组建了庞大的“国家军队”。而南方呢,却由于农业经济的限制,人口少于北方,招兵时犹如独立战争再现。


尽管南方军的士兵家底是要比北方军的士兵们厚多了,但是无奈政府弱小,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上都比北方差,有时甚至连靴子和军服都供给不上,要剥阵亡将士的服装穿;但北方军士兵对国家的认同感低,战斗意志不如意图保卫家园的南方军强烈。再加上南方军中有罗伯特·李这样的名将在,指挥水准在前期要超过北方,实力严重不对等的双方竟打了个平手。南方军不是没有尝试过击溃北方军的重兵集团,但是无奈北方在战争实力上根本不是南方能比的,试想一个农业国家再强悍能打得过一个工业国家吗?况且北方军的士兵再菜,来几船移民就又能组建几个团出来了,南方士兵则是伤亡一个就少一个。随战争继续,南方疲态尽显。比如在战俘问题上,战争初始双方由于是打内战,因此在战俘问题上是很有点人道主义精神和骑士精神的,双方会定期遣返战俘(不是交换),并约定遣返的战俘不得再度入役参战。但是南方很快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了,由于兵员短缺和青年们确实有保卫家园的愿望,他们不得不让被遣返回的战俘再度上战场。反观北方却是百分百的遵守了约定,尽管他们被俘虏的人数比南方多得多。南方的这一举动使近代史上第一批大规模战俘被虐待甚至死亡事件在南北双方出现(严格来说倒不是故意虐待,而是没考虑到要为额外的那么多人提供给养,也根本管不过来),其中北方的战俘尤为凄惨。通过这一事例也能够对双方的战争实力有个直观了解。


北军是工业国家,美国海军的突然扩充也很是震惊了一把世界的,浅水装甲舰这一特色装备也给了海军发展很大启发。北军的海军很快封锁了南方的海运线,使依靠对外贸易的南方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而南方则祭出了不列颠祖爷爷的家传本事,搞出不少飞剪首走私船或私掠船来应对,在英国的暗中支持下与北方对抗。


南北战争也是堑壕战在近代史上的正式亮相。著名军事家马汉(提出海权论的那个马汉的父亲)在西点军校重点讲授过堑壕战,结果南北双方的将领都受他影响(打到一半还跑去取经……),出现战事僵持时就挥镐大干,除了没那么多火炮和机枪外,一战西线的场景在美国南北战争也是同样出现过的,而且是东线的常态。这就在客观上使南军试图直捣黄龙的任何努力失效了。当然北军也拿南军没折,连挖地道硬搞爆破都尝试过了。


有这些因素存在,南北战争时南军其实最多也就是打得好看一点了,想一举撂翻北方那相当的不现实。

 

民主是普适价值,底线是不能导致国家分裂:苏丹的解体与美国南北战争的启示  

——统一,是国家、民族的命根  

2011年1月9日,苏丹南部地区举行了公投,据此将决定是否从苏丹分离。

 

其实,从2005年1月在美国的干预下,苏丹各方达成《全面和平协议》的那天起,苏丹被肢解的命运就已注定。(因为在这个“协议”里,巴希尔总统最终同意在经过6年过渡期后,允许南方就是否独立举行南方全民公决)。尽管结果需到2月份初才能揭晓,然而,全世界除了儍瓜,谁都知道:苏丹必然解体。所谓的“公投”,不过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罢了。

 

苏丹是非洲第一大国,面积250万平方公里,近代史上长期受英国的殖民统治,1956年获得独立。苏丹居民分两部分,北部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和黒人;南部为信奉传统宗教及基督教的土著黑人。由于殖民主义长期对苏丹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加上民族与宗教(殖民主义带去了基督教)形成的分歧,从独立时期起,南北之间就爆发了长期内战。

 

第一次内战始于1955年,止于1972年。后又因抗议尼迈里总统在全国实行伊斯兰法,1983年5月,以约翰•加朗为首的一些南方官兵发动兵变,成立苏丹人民解放军,开始武装推翻政府的活动,爆发第二次内战。在苏丹内战中,美国和整个西方国家、犹太复国主义支持苏丹南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则支持苏丹北方。第二次内战持续22年,到2005年结束。

 

苏丹的内战,说到底是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内战不可能延续这么长的时间。  

长期内战夺走了约200万苏丹人的生命,造成400万苏丹人流离失所。内战还摧毁了苏丹经济,给苏丹人民带来了无比巨大的灾难。

 

美国和西方国家介入苏丹内政,打着“自由”、“人权”的旗号,大造舆论,把内战的罪责全部加在政府一边,进行强烈谴责。

 

1993年美国将苏丹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并自1997年开始对苏丹实施全面经济、贸易和金融制裁;2007年因苏丹南方达尔富尔地区冲突,又对苏丹实施新一轮制裁;2009年3月4日,西方控制的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在达尔富尔犯有战争罪和反人类罪为由,对巴希尔发出逮捕令(这是国际刑事法院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首次对一国在任国家元首发出逮捕令)。 

 

美国和西方通过国际刑事法院对苏丹总统巴希尔发出通缉令,试图打击巴希尔,促使苏丹国内政治发生变化,但结果未能如愿。为此,美国不得不调整政策,才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其目的还是为了施压。最终就是为了像南斯拉夫那样肢解苏丹,削弱这个美国所不喜欢的非洲最大的阿拉伯国家——谁让苏丹富有石油储存又反犹又不亲美。

 

《联合国宪章》第一章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本组织系基于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又在第一章第二条第四款明确指出:“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如果依照《联合国宪章》原则,苏丹的事情应由苏丹人民自己来解决,其他国家无权干涉。可是在当今世界,美国霸权主义盛行,这些国际关系准则早已成为一纸空文。 

 

由于历史的复杂原因,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存在着民族、宗教的多样性,因而也普遍地存在着这方面的矛盾与斗争,存在着主权国家内某个部分的分离主义倾向。比如在西方国家,也存在着像英国的北爱尔兰共和军问题,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问题,土耳其的库尔德人问题,法国的科西嘉问题,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问题,等等。如果没有外部势力介入,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自行解决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对待这类分离主义问题时,往往依据自己的政治需要,采取实用主义的政策,搞双重标准:对自己和盟友国家,坚决反对分裂;对自己所不喜欢的国家,则强行介入,公然采取支持分裂势力的立场。 

 

加拿大存在着魁北克地区分离主义倾向,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加拿大政府通过立法措施,规定魁北克地区如要独立,必须获得全国各省的一致同意,这就从根本上剥夺了魁北克地区通过区域公投实现独立的途径。一向热衷于干涉他国内政、支持“独立”运动的美国,因为加拿大一直是其亲密的盟友,就公开表态反对魁北克的独立运动。又如土耳其是北约盟国,当士耳其采取越境进入伊拉克打击库尔德工人党独立势力时,美国就不认为这是对伊拉克主权的侵犯,反而公开表示支持。  

 

相反,对所有他不喜欢的国家,美国拉着西方国家几乎一无例外地支持这些分离主义运动。如对前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国分裂(包括科索沃的分离);对俄罗斯的车臣恐怖主义分离势力;对中国的藏独、疆独和台独,它们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力图通过支持这些分离主义势力来削弱这些国家。

 

显然,在如何对待各国的分离主义问题上,美国和西方国家已把它当作一种霸权主义政治斗争的手段,作为肢解别国的一种利器。在霸权主义的眼里,《联合国宪章》里“会员国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和“不干涉”的原则,早已荡然无存。

 

“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这就是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主义的行事方式,这次霸权主义要肢解苏丹,打的就是“人权”、“自由”的幌子。因为只有戴上了这些面具,才能在“人权高于主权”的强盗逻辑下,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名正言顺”地践踏《联合国宪章》了。

 

这不由使人想起了150年前发生在美国的南北战争,它可以让人们明白:美国是怎样对待分离主义的? 

 

1861年美国爆发了著名的内战——南北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看似为了“要不要废除黒人奴隶制?”问题,其实,却是为了“要不要维护国家的统一问题?”。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维护了美利坚国家的统一,才有美国后来的发展和今天的强盛。  

 

1776年美国建国后,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领土扩张过程:从大西洋沿岸十三州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一直向西、向南、向北,先后从英、法、西(班牙)、墨(西哥)、俄等国,通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手段,获得了9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一个东接大西洋、西邻太平洋,横跨北美大陆、面积为半个北美洲的大国。 

 

到19世纪中期,美国的领土扩张基本完成。在牧歌式的“西进运动”中,美国佬(欧洲殖民者)屠杀了数以百万计的印第安人,这些北美土地的主人——印第安人基本上被灭绝,从此沦为美国的少数民族。当时美国实行着两种经济制度:北方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南方实行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在新扩张的广袤的西部地区,究竟要推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南北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分歧。 

 

1860年11月,美国例行总统大选。共和党的竞选纲领是:不再让给奴隶制度一块新土地;制定自由土地法;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选举结果,共和党候选人阿伯拉罕·林肯当选。  

 

林肯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847年当选国会议员,曾在国会中反对奴隶制的扩展,主张把西部土地无偿地分给居民使用。但为了避免国家分裂,他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可是林肯当选后,南方奴隶主开始制造国家分裂。先是1860年12月,南卡罗来纳州宣布退出联邦;以后,又有乔治亚州、阿拉巴马州、弗罗里达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娜州、得克萨斯州等六州相继退出联邦。1861年2月初,南方分裂各州,公然推举代表在蒙哥马利城召开会议,建立分裂政权,自称“邦联”,制订新宪法,并选出戴维斯为“总统”。 

 

3月,林肯宣誓就职,为了谋求和平,寻求妥协,一再劝告“怀有不满情绪的同胞”不要破坏国家的统一,力主谈判解决问题。可是南方奴隶主坚持分裂立场,这才迫使林肯于4月15日正式宣布:南部各州阴谋叛乱,号召人民为恢复联邦统一而战!在内战初期,为了寻求统一,林肯甚至念念不忘与南方妥协:只要放弃分裂国家,保证继续维持奴隶制度。他的宗旨是:维护宪法和国家的统一。1861年8月,他甚至撤换了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将领——密苏里战线指挥官佛利蒙将军。  

 

可见,在林肯的心目中,国家统一,这才是他要进行这场战争的最终目的。

 

经过长达4年的血与火的战斗,北军终于攻克南军老巢里士满,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结束。然而,这场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  

 

死亡军人62万,平民10万;伤残58万,总计死伤达130万!占其总人口3100万的近1/20。另外,战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6亿美元!  

 

美国有两位叫戈尔丁和刘易斯的学者,曾对这场战争作过学究式的研究,结论是:如果算经济账,把当时美国400万黑人奴隶全部折价向奴隶主赎买,其总费用也不过27亿美元,故仅为“废奴”,北方打这一仗实在不值。

 

然而,南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的一场反分裂的战争,这绝不是一笔经济账,而是一本实实在在的政治账。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场战争是非打不可的。请设想: 

 

如果美国当初不打这一仗,那么,南方铁定要从美国分离出去成为另外一个国家,并一定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南方本来就与英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南方真的成为当时世界霸主英国的附庸,就必然成为美国的敌国,铁定会成为遏制美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会不断地给美国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 

 

如果这样,美国就再不会有一稳定的发展环境。它不仅失去了南方这一市场、原料基地,还会失去工业发展的必要劳动力,更会产生破坏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要是真的到了这一歩,那还会有19世纪后30年美国的腾飞吗?(189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超过英国跃居世第一) 

 

美国人应该感谢林肯总统,因为是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他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应该不下于华盛顿。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却是林肯保证了这个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正是因为林肯进行的这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平叛战争,才保证了美国的发展与后来的崛起。林肯总统是英明的,他深深地懂得一条永衡的政治定律,那就是:统一,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命根。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统一,那就是分裂。分裂,就意味着国家丧失赖以生存的领土,丧失领土,最终必然是国家、民族的衰落与消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统一,必然带来混乱、内战或外来入侵,其最终结果同样是国家、民族的衰落与消亡。

 

历史就是那样客观地正告后人:谁能制止分裂,谁就是民族英雄。

 

林肯因用平叛战争制止了国家的分裂,保证了美国的存在与发展;苏丹少了一个林肯,顶不住外来干涉,屈服了,只能导致国家分裂。

 

对内战的态度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素质

一个文明理性的民族,会追根究底反思内战的苦难与根源,而极少歌颂内战的胜利者.

中国人的最大悲哀莫过于只会歌颂内战的胜利者,而极少反思内战的苦难与根源.

内战就是灾难,无论是战败方,还是战胜方,都应该受到良知的谴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什么就不能坐下来谈,而一定要大动干戈进行大规模的撕杀? 不要用什么“正义”的幌子来掩饰邪恶的动机.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出于正义,也只能算情有可原,可以免于被谴责,但也决不能被歌颂. 内战杀来杀去,杀的全是同胞,李大妈的儿子杀了张大娘的儿子,王婆婆的孙子杀了林奶奶的孙子,有什么可歌颂的呀? 那是罪孽,越歌颂,罪孽越深重. 无论是战胜方,还是战败方,假如良知还在,都应该忏悔.

这个古老而庞大的民族,曾几度做了亡国奴,就因为这个民族热衷于打内战,内耗导致贫困与愚昧,让外敌有了可趁之机. 一旦外敌入侵,各方军阀都是为保存实力准备最后打内战,故而外战打得有气无力,内战打得鬼哭神泣. 这个民族缺失正义的信仰,最深层的信仰就是“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只有内战的胜利者,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中国人只会歌颂最终的胜利者,谁夺到江山就歌颂谁.

最终的胜利者夺取江山后,就圈养一大批文人墨客,铺天盖地地为自己涂脂抹粉歌功颂德,把战争撕杀说成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杀得越多,战果越辉煌,战功越彪炳,按杀人多少论功行赏,杀一万的成为将军,杀十万的成为大将军,杀百万的成为元帅,光宗耀祖,名垂青史.

看那些年的电影,把内战演绎得壮丽辉煌,大炮轰来轰去,肢离肉碎,血肉横飞,轰大炮的人欢呼,看电影的人也欢呼. 还有书店里那一排排的战争回忆录,也是把战场撕杀当作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当作人生最高的荣耀,杀得越多越光荣. 那些回忆录无不是在炫耀杀人的战功,对战争给民众带来的灾难几乎不做丝毫的反思,更不用说忏悔了.

在这种文化氛围里成长起来的人,崇拜将军,崇拜撕杀,恨自己生不逢时,错过了抗日战争,错过了解放战争,错过了抗美援朝,故而渴望战争,天天都在盼望再来一次世界大战,可以当英雄,可以当烈士,梦想当将军当元帅,光宗耀祖. 红卫兵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把战争撕杀当作人生最荣耀的事,文革大武斗就是这种战争情怀的暴发.

这种文化只会浸淫出两类人: 一类是中了邪的暴徒,一类是野心家阴谋家. 野心家阴谋家制造出种种邪恶的思想蛊惑人心,中了邪的愚民就变成了战争的活工具,为野心家阴谋家冲锋陷阵,挺身炸碉堡,扑身堵枪眼,前赴后继, 无怨无悔. 这种文化浸淫出来的民族,永远没有希望摆脱内战的魔鬼. 一旦社会出现危机,野心家阴谋家必然会趁机鼓动所谓的革命,煽动仇恨,制造内乱,进而挑起内战,以图从中夺取政权,称王称帝.

有人说,美国也曾发生过内战,可美国人却少有歌颂内战的胜利者,这种态度可以从美国的名著读到,比如著名的诺贝尔奖小说<<飘>>,对美国的南北战争给民众造成的灾难作出深刻的批判. 美国中小学的历史课,至今还在教育学生反思那一场内战. 据说,当决战的胜利消息传到总统府时,军人和官员拥到林肯总统面前,向总统热烈祝贺. 林肯总统面对祝贺沉下脸说: 这不应该是祝贺的事,而是应该反思的事,全美国的人都应该深刻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场战争, 而不是去歌颂这一场战争. 这就是美国,一个敢于容许国民拥有私人枪支的国家. 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拥有枪支,却不发生内战,正是林肯总统促使美国人对内战进行反思,使美国民众对内战有清醒的认识. 这样的国家不会被任何野心家阴谋家所蛊惑,也不会有人甘愿为野心家阴谋家冲锋陷阵. 野心家阴谋家在这样的国度注定要失败.

内战越辉煌,灾难越深重,对民族的文明发展,百害无一利。中国人什么时候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就什么时候有希望走向持久的安宁。假如只会昧着良知歌颂内战的胜利者,而不去反思内战的苦难与根源,这个民族就永远别想摆脱内战的恶魔,就永远逃不出内战的周期律。

对内战的态度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素质,一个只会歌颂内战,不会反思内战的民族,一定是热衷于相互残杀的民族,也一定只会是劣等的民族。

 

南北战争给美国留下了什么?

1865年4月9日,美利坚联盟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率部2.8万人向联邦军投降,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恢复统一。这场战争消除了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中的最大障碍——奴隶制度,从而使美国在最短的时间内繁荣起来。

 

“合众国”变成单数名词


在美国内战之前,组成联邦的各个州拥有很大的行政权和立法权,因此南北方曾就联邦的性质长期争论不休。北方强调维护联邦的统一,联邦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的联盟,而非各州间的契约,联邦高于各州,只有联邦最高法院才有权裁决联邦国会的法律是否违宪, 宣称“自由和联邦,现在和永远是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南方则强调州权,认为联邦只是各州之间缔结的契约,各州享有废止联邦国会法令的权力和必要时从联邦分离的权力。

 

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摧毁了南方的军事力量,也终结了对于联邦性质的异议。最高法院于 1869 年对“得克萨斯州诉怀特”案的裁决确立了联邦的性质。裁决书明确指出,联邦是不可摧毁的。这一裁决否定了州的分离,确立了国会法令权,从宪政上确立了州的地位,维护了联邦的完整与统一。联邦作为各个主权州的自愿同盟的概念已被永远地埋葬了,“联邦”这个词的概念逐渐被“国家”所代替。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战前,“合众国(United States)”往往被作为一个复数名词使用,而到了南北战争结束时,它已经变成了单数名词。

 

位于华盛顿的中央政府的权威通过南北战争得以真正建立——当然是以牺牲各州权力为代价的。1861年以前,联邦的办事机构中只有邮政部门直接同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发生关系。公民们向地方或州政府交纳税金,并在州法院解决他们所遇到的纠纷。说到钱,他们使用经由各州立法机关授权的银行发行的钞票。1861年战争开始时,总统首先动员全国的民兵。由州长负责征兵、装备并亲自率领志愿军的团队。但是战争的重压改变了这一切。到1863年,如果各州不能凑足征兵名额的话,陆军部便直接确定各州的征兵名额并将这些州的男子直接征入军队。总统宣布实行军事管制法,在那些拘留权取代州法院权力的州里驻扎军队。联邦政府规定大量征收直接税,并成立国内税务局征收赋税。1862年,国会根据联邦政府的要求,通过了《法定货币法》,首次允许联邦政府发行“绿背纸币”作为一切偿付公、私债务的法定货币。随后《国民银行法》的颁布,进一步赋予联邦政府管理国民银行券发行的权力, 从而使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国家货币和稳定的全国银行。

 

美国最初的第11条宪法修正案曾经限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战后的国会则颇具胆略地重建了美国的宪法制度,1865年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第13条修正案。它包括两款,第一款规定:“苦役或强迫劳役,除用以惩罚依法判刑的罪犯之外,不得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之任何地方存在。”第二款规定: “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先例,以后的6个修正案均援引此例继续限制州权,并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终于,经过了4年的疯狂战争之后,强有力的联邦获得了承认,半独立的各州融合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联邦性大帝国。这个新帝国的资源似乎是无限的,无论是铁、煤、石油和人力都极为丰富。它的国土两面以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洋为堑壕,实际上是完全无法攻击的。它的东面联系着欧洲,而西面联系着亚洲,在世界权力平衡的局势中,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大国崛起


与略显步履蹒跚的南方情况截然不同,南北战争使得拥有全美三分之二以上人口的北方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新的发明从绘图板上不断地流出,工厂里堆满了货物,田野里遍地生长着小麦,无数移民怀着“美国梦”涌入这个国家。

 

早在战争期间,政府订购大量与战争有关的工业用品,如毛纺织品、金属制品,钢铁、煤、船只等,总价值超过10亿美元,有力地刺激了工业生产。1864年美国的生铁产量比1856年创下的最高纪录还高出29%;1861年至1865年间仅北部煤矿产煤量就比前五年全国煤矿的产煤量高出21%。内战期间,联邦政府一直实行高关税政策,“1861年和1864年国会分别通过一些保护性关税条例,至内战结束,平均关税高达47%,比1857年增加一倍以上,为美国历史上关税最高的时期。”由于高关税政策的保护和战争的刺激,这一时期工厂数目也大大增加,“使60年代的工厂数目增加了79.6%”,1859年美国拥有140间工厂,到1869年工厂数达到252间:“‘南北战争’,把工厂制度转变为一个十分成熟的工业革命。” “北方的银行家和工业家透过对联邦政府提供的资金和军需物资在战争的那4年里头积累了大量财富,其数额之多是和平时期任何4年所不能比拟的;当那场漫长的军事斗争宣告结束时,所积累的资金多到足够他们对整个北美大陆展开攻势”。

 

与此同时,战争为全国天才才能的施展提供了较好的机会,1863 年,联邦政府设立了国家科学院。从此,科学研究从民间的分散活动发展为官方有组织的活动。“在1860年与1866年间,政府所发出的专利证每年都增加一倍以上。”在战后15年里,还出现了许多其他发明,它们改变美国的经济,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们是打字机、带倒刺的篱笆、电话、白炽电灯、电唱机。最后两项发明主要是从托马斯·爱迪生那富有智慧的大脑中产生的。1881年,他的实验室还第一次成功地制造出用来发电的“发电机”。这为作为20世纪工业动力的主要能源和用来照明的电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869年5月10日,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奥格登以西53 英里的山峰角交汇,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正式贯通,被英国BBC 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这条铁路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

 

早在1871年,马克思就意识到“美国有了惊人的发展,开始了工业空前活跃的时期”。1882年,恩格斯进一步预言,美国在20年之后,“会成为实际上人口最多、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除了人口这条,这一预言如同恩格斯对南北战争结局的准确预言几乎别无二致。从战前的1860年到战后的1888年这二十几年中,美国的工业投资由10.099亿美元增加到27.903亿美元,增加2.76倍;产值由18.85亿美元,增加到53.696亿美元,增加了3倍多。工人数由130.2万人增加到273.2万人,增加了2倍多。到1899年,美国的工厂和工人都增加了3倍,产品的总值增加了6倍,投资额增加了8倍。19世纪末期,美国完成了近代工业化,并且赶上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家。1860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只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5%(世界第四位),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工业生产开始超过英国而跃居世界首位,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1%。煤和铁是工业时代的命脉,美国的生铁产量1860年不足100万吨 ,1890年达92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到了1900年更是达到1379万吨,占全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美国的煤产量1860年为1450万吨,到了1900年猛增到2.7亿吨,占全世界产量的32%。从战争结束之时起,不过两代人的时间,美国已经变成全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强国,一个“伟大的金属巨怪”。就像列宁在1915年说的那样,“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来说,或者就已经达到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度来说,无论就根据十分多样化的自然条件而使用最新科学技术的土地面积的广大来说,或者就人民群众的政治自由和文化水平来说,美国都是举世无匹的。这个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是我们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理想。”

 

被抛弃的黑人


然而,这个光辉的榜样也有其阴暗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南北战争结束后曾经赋予黑人(尤其是南部黑人)的公民权和选举权最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曾经为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黑人(北方71%的适龄黑人入伍,比例是白人的3倍),最后被抛弃了。

 

今天的种族平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在南北战争的时代,“白人优越论”才是政治正确。“1865年以后的美国,以及稍晚一些时候的德意志帝国,培育了最奔放、最严酷无情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这一学说还为日益升级的种族主义论点提供了受人欢迎的确证”。在那个时代,欧美白人在印度被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被称为“恩主”,根本就不存在平等对待有色人种的国际氛围。“在白人至上观念受到挑战时,白人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并没有太大区别”,约翰逊总统本人就拥有奴隶,而且他信奉白人优越论中的统治民族信念。战时,一位田纳西州同乡评论说,政府正在把这场战争转变成解放奴隶的运动,约翰逊听了大声叫道:“该死的黑鬼!我是在和这些叛国的贵族们、和他们的主人打仗。”1866年,以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为首的黑人代表团来到白宫,极力主张把给予黑人选举权作为重建的一个条件。总统对他们的论点避而不答。事后约翰逊居然对秘书说:“这些狗崽子们以为我上当了!我知道那个该死的道格拉斯;他和所有的黑鬼一样,想抹白人的脖子。”

 

在这种情况下,战后赋予黑人各项权利的宪法修正案纷纷出台本身就好似一个历史的玩笑。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加剧了南北方民众之间疑虑、猜忌和仇视的心理。在这种强烈的战时情绪的惯性下,无论是民众还是政治家都很难保持冷静的判断。战争结束后,国会提出的南方各州回归联邦的条件是宪法第14条修正案,其中保障的仅是黑人的公民权利,并没有选举权的内容。田纳西州批准了这一修正案,便立即被国会接纳重返联邦。但南方其他各州态度顽固,拒绝批准这一修正案,这激起了北方人的强烈反弹,认为南方妄图践踏北方的胜利成果,叛乱之心不死,于是黑人选举权等激进措施接踵而来。

 

但是,战时情绪无论怎样强烈都会随着战争的远去而逐渐淡化,随着国家政治恢复常态,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卷土重来。三K党等恐怖组织迅速在整个南部建立起“无形帝国”。参议院估计,密西西比几乎一半的白人选民都加入了暴力组织。面对如此庞大而严密的暴力组织,黑人根本无力抵抗。而唯一可以制约三K党暴力行为的联邦军队此时也被套上了紧箍咒,在和平时期频繁地使用军队引发了普遍的担忧。曾积极主张严厉镇压南方暴力活动的国会参议员卡尔·舒尔茨警惕地说:“如果在路易斯安那能够这样做”,“那么在马萨诸塞州和俄亥俄州发生类似的事情还有多久呢?要不了多久,一个士兵也会走进国会众议院,指着议长手中的权杖说‘拿开这个骗小孩子的玩意儿’(这是引用克伦威尔解散长期国会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联邦开始对军队的使用日益犹豫不决,南方的暴力活动遂日甚一日。

 

以暴力为后盾的白人种族主义者陆续夺回了南方各州的政权,并开始反攻倒算。1889年以后,所有从前参加过南部邦联的州都效法佐治亚州,以交纳人头税(和识字能力测验)作为参加投票的条件,狡猾地规避了宪法第15条修正案的规定,因为后者只是禁止以种族或肤色为由剥夺一个人的选举权,而文化程度、财产或纳税情况在“表面上没有把白人与黑人分开”。为了使交不起税的白人免遭“误伤”,密西西比、南卡罗来纳、弗吉尼亚和佐治亚4个州居然通过了更露骨的“理解”条款规定,一个既不识字也无财产的白人,如果能够听懂州宪法条文的话,登记员就可以让他们登记。实际上,这个条款使登记员有权把选票送给白人,而不给黑人——实际情况正是如此。黑人的选举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1896年时的路易斯安那州曾有130344名黑人在册参加选举,到1900年,即新的州宪法实施仅两年,竟只有5320名黑人见诸选举名册。

 

种族主义者不仅在实质上剥夺黑人的选举权,更以“平等的隔离”为幌子在事实上将黑人固定为二等公民。受到法律保护的种族隔离不久就遍及到南部社会生活的几乎每一个方面——汽车、喷水池、饭馆、娱乐设施等等……这是美国历史的丑陋一页,直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民权运动时,南部黑人才重新争取到他们在南北战争结束后就应享有的各项权利。


路过

鸡蛋
2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分享到: 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laijianshan 2015-6-13 23:35
国家统一是国家稳定的基本条件,统一后,如何才能维持稳定,从而维护统一,是长期面临的问题。
回复 Scidef赛德夫 2015-6-14 01:24
laijianshan: 国家统一是国家稳定的基本条件,统一后,如何才能维持稳定,从而维护统一,是长期面临的问题。
法治的公民社会,公平公正!
回复 laijianshan 2015-6-14 23:00
Scidef赛德夫: 法治的公民社会,公平公正!
法治也是脱离不了人为操作,良法的创建需要智慧,执法的公正性需要足够透明度的监督,公民的守法习惯需要长期培养等。
回复 Scidef赛德夫 2015-6-14 23:04
laijianshan: 法治也是脱离不了人为操作,良法的创建需要智慧,执法的公正性需要足够透明度的监督,公民的守法习惯需要长期培养等。 ...
如无法无天就无机会了!
回复 laijianshan 2015-6-14 23:36
Scidef赛德夫: 如无法无天就无机会了!
实现更公正的法治是永恒追求的目标。这应该成为人类的行为准则,也必将会成为人类的行为准则。因为任何执政党及所有特权团体都不会永久属于固定的人,只有保障全社会大尺度的公平,才能实现所有人在任何阶段都能享受公平,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科学网 (华科网)  

GMT+8, 2019-2-1 04: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