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华人科学网 (华科网) 返回首页

时代学园的个人空间 http://www.sciencenets.com/?51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客

热度 1已有 233 次阅读2019-1-25 10:52 |系统分类:科政评论

理性精神的缺失比想象力的匮乏更糟糕

理性精神的缺失比想象力的匮乏更糟糕

文 / 余党绪


近些年,关于中国学生缺乏想象力的议论很多,连高考作文也迫不及待地掺和了一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不知给多少考生留下了难以移植的伤心记忆。很多人将想象力与创造力联系在一起,认为想象力的匮乏不仅制约了国人的创造力,而且将影响中华民族的未来。网上有一篇文章,叫做《中国孩子想象力为何世界倒数第一》。文章将“影响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归咎于中国人想象力的匮乏。前不久乔布斯辞世,又引起了一轮关于教育、关于人才的热议。扼杀想象力,几乎成了损害中国教育形象的罪魁祸首。为什么咱们没有乔布斯?为什么咱们没有人获诺贝尔奖?这样的追问,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将矛头指向想象力。

我们的孩子缺乏想象力,这个判断大体上是客观和真实的。看一看每年的中考高考作文,就不难发现那些千篇一律的文章,是多么应景地呼应了这个判断。但是,将科技落后和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直接归结于想象力的匮乏,我觉得还是隔靴搔痒,没有说到点子上。

“苹果落地”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个几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似乎成了想象力孕育科学的绝好证据。可是不要忘了,这只是个传说。退一步讲,即便那只苹果真的有幸砸中了牛顿的头,我们也不能将万有引力的发现归功于这只苹果“砸”出的想象力。我相信,千百年来,一定有无数的中国人也被苹果砸中过,但遗憾的是,只有牛顿的那个被砸的脑袋发现了“万有引力”。恐怕想象力的欠缺并不是最关键的。如果牛顿没有寻求真理的热情,如果牛顿缺乏良好的科学素养,如果牛顿没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再多的苹果砸在他头上,也还是无济于事。过分强调想象力这个因素,会给人这样一个错觉:似乎有了想象力,牛顿就横空出世了。这样的误导反而会妨碍我们去做一些更为基础性也更有价值的工作,比如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等等。

想象力之于科学,犹如灵感之于艺术。灵感很重要,但你要培养人的灵感,却无从下手。在我看来,培养以怀疑精神、批判精神为核心的理性精神,远比想象力的培养迫切。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都充满了各种想象。我们要做的,是保护、鼓励、和引导儿童的这种天赋。与此相反,理性精神则只能通过后天的教育才能拥有。一个人缺乏想象力,顶多在生活中少点乐趣与浪漫,而如果他缺乏理性精神,可能连正常的生活都没有,何谈什么科学研究与发现?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没有想象力的民族可能是沉闷的,但没有理性精神的民族,则可能陷入疯狂与虚妄。

什么是理性精神?启蒙主义者们宣称,一切所谓的真理、教义、法条、常识,都必须接受理性的审判,并为自己的存在寻找理由。简而言之,理性精神就是不盲从、不盲信、不人云亦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只唯是、追求真理、追求真相。坦率地说,无论是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还是当代的学生,理性精神的稀缺都远比想象力的缺乏严重。你让学生写作文,题目是“细节决定成败”,学生洋洋洒洒,将细节的决定性作用讲得头头是道;你让他写“大局决定成败”,他同样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让你相信大局确实重要。到底是细节决定成败,还是大局决定成败?鲜有人去追问、去质疑。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个人的判断、真理的追求,都在应试教育中被一点一点地戕害了。

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想象力。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这些神话故事完全可以和古希腊神话媲美。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想象力很多时候用的不是地方。鲁迅讲,中国人很聪明,脖子细,就发明了砍头;膝盖灵活,发明了下跪;屁股上肉多,发明了打板子。还有那些挖空心思的刑具,那些穷尽想象的阴谋诡计,还有那些人际斗争的谋略和韬晦,你能说这些没有想象力吗?古代中国的科技水平曾经远远走在人类的前列,中医就是经验与想象力合作的杰作。可直到现在,中医的科学性还饱受质疑。为什么?因为中医在很多时候经不起质疑,很多地方经不起求证。在现代科学面前,中医必须为其“天人合一”的想象寻找合理的证明。

有人将想象力与知识对立起来。似乎知识越多,就越没有想象力。这种神秘主义很容易滑入蒙昧主义。知识并不必然排挤想象,相反,科学的想象必然建立在科学原理与知识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胡思乱想。因此,想象力要在科学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前提也是必须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和素养。对于当今的中国教育来说,讨论想象力的缺失,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眼前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质疑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而非把他们改造成唯唯诺诺、按部就班、人云亦云的螺丝钉。

作为一个凡人,我坚信,牛顿是独一无二的,爱因斯坦是可遇不可求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相信,再周详的培养计划也造就不出牛顿,再完美的教育也不一定能生产出爱因斯坦。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为牛顿与爱因斯坦的横空出世准备好些、再好些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中,质疑精神与探求真相的理性精神,才是最为根本的。


【来源 / I时代报 2012-01-06】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分享到: 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wxmwrk 2019-1-27 17:22
我喜欢这一篇文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科学网 (华科网)  

GMT+8, 2020-1-15 13: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