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论文 科普 华科
查看: 803|回复: 2

石云龙:嫘祖圣地碑为湮没的古蜀文明说话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101

主题

240

回复

90

博文
发表于 2016-1-28 11: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云龙:嫘祖圣地碑为湮没的古蜀文明说话
石云龙
《五帝本纪》云:“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轩辕之丘,西陵在何处,后世史学者对于黄帝和嫘祖有关情结猜测了几千年,见仁见智,难有定论。唐开元间,李白之师赵蕤在盐亭金鸡场嫘祖山撰《嫘祖圣地碑》云:“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殃于叠溪场。尊嘱葬于青龙之首,碑碣犹存。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后山青龙场,全貌焕然。黎庶交易,百物咸集,惟丝绸繁多。嫘轩宫托月,则尤为壮观。嫘祖宫据地千丈,总殿五层。宫前设先蚕坛,宫内塑王母、轩辕、嫘祖、伏羲、燧人、神农、歧伯、风后、常伯等一百二十六尊圣像。宫之前殿为嫘祖殿,敬塑嫘祖、马头娘菀窳、寓氏公主三尊巨像。宫之左右各一长廊,上具桑林殿、育蚕殿、烘茧殿、抽丝殿、编绢殿、制衣殿。忆宫史,据前碑所志,补建于蜀王之先祖蚕丛;后,文翁治蜀,大加阔筑。历经兵燹(音显,纵火焚烧的意思),已三缺三圆矣”。
本文的关键词是:本邑  首创  先蚕  蚕丛  文翁  三缺三圆  嫘轩宫  西蜀  马头娘和菀窳。
一、《嫘祖圣地碑》首次载文嫘祖诞生在盐亭
李白之师赵蕤,他所著《反经》,洋洋数十万字却没有署明他的籍贯和出生年月,致使后学猜测了千余年。然而《嫘祖圣地碑》文明确记载:“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本邑者,言其作者的故里也。不仅告诉人们赵蕤出生于盐亭,更重要的是赵蕤首先肯定嫘祖诞生地在四川盐亭县的金鸡场嫘祖山,他与嫘祖同乡共里,从此揭开了几千年嫘祖诞生地之谜,功盖大儒。
二、颛顼为祖父母建造嫘轩宫
1993年《四川丝绸》杂志第3期上,公开发表的盐亭《嫘祖年谱初探》,因其中提到:约“公元前3085年,颛顼高阳氏被推选作黄帝接班人。公元前3084年,为开辟南方丝路,嫘祖轩辕到西南、西藏边陲巡视。公元前3083年,嫘祖在随轩辕南巡死于路上,为中华民族贡献了一生。”但在盐亭学人何拔儒从国外学成归乡后,通过实地对四川5000千年前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遗址的考察,破译的在天垣场盘垭村发现的盘古王表,现从天垣流传的这个“盘古王表”涉及的远古联合国,其中能整理出的有关黄帝与嫘祖年谱,却前后有两系相同名字的人物,相差近920年。即:“(六)城邦之美时期,约公元前4170-3150年:1、仓帝史皇氏,2、柏皇氏(共20代),3、中皇氏(共4代),4、大庭炎帝氏(共5代),5、粟陆氏(共5代),6、昆仑氏(共11代),7、西陵氏(共5代:文昌、夸父、歧伯、金二伯、嫘祖)。(七)跃起中原时期,约公元前3150-2230年:1、轩辕氏(共3代),2、祝融氏(共2代),3、昊英氏(共9代),4、古皇有巢氏(共7代),5、朱襄氏(共3代),6、阴康氏(共3代),7、无怀氏(共6代),8、神农氏(共8代)。(八)大同王土时期,约公元前2230-2070年:1、黄帝有熊氏(共3代),2、颛顼,3、帝喾,4、尧,5、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实际浙江学人钟毓龙的《中国上古史神话演义》等很多书中,都谈到一个事实:上古时期,人烟稀少,荒土很多,为了多处开疆扩土,上古时的政权人物常常领导人们在一处开发一段时间后,会迁都;并且为了好巩固政权,在新地方取的一些地名,常与老地方是重复的。同理,上古时期的炎帝氏和黄帝氏两大部落,在远古联合国前后都曾两次登上政权人物的舞台,所以为了好巩固政权,前后两系有相同名字称呼的人物,也不奇怪。
至于《嫘祖圣地碑》中,是哪个政权人物在青龙山之首,修建了历史上第一座祭祀嫘祖的嫘轩宫?赵蕤撰《嫘祖圣地》没有明言。但据四川盐亭县天垣地区远古传说:约公元前2090年,大禹受帝尧之命领导治水,来到北川他出生地附近的西陵氏发祥地之一的梓潼县,指挥民工间伐西陵氏第一代国君文昌封地内梓潼山上的高大樟梓林,准备造舟,借便运送他曾在家乡发现的治水需要的天然类水泥“息壤”。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紧急任务,但伐木部队遭到文昌后人中的顽童主的百般阻拦,在万般无奈之下,大禹只得下令诛杀了梓潼顽主。治水成功之后,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接替舜帝登上帝王之位,但他十分思念家乡西陵氏人民曾经作出过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约公元前2045年,大禹亲自来到盘古王的诞生之地天垣盘垭村,在盘母石旁立下一方经他多年考证的王表龟碑,记下了从盘古到他大禹四千多年间中华帝王的更代情况,即后人称的“盘古王表”。从这个情况看,应是大同王土时期(约公元前2230-2070年)的颛顼,在青龙山之首修建了历史上第一座祭祀嫘祖的嫘轩宫。
一是从大禹到颛顼,时间才不过200年。二是颛顼祭祀他的祖先嫘祖不但合情合理,而且颛顼留下的远古王表年表史料及其祭祀的传统,使大禹撰写“盘古王表”有据可依,而且他的这种祭祀历史祖先的行为,也会受到人民的拥护。所以今天有人说:“盘古王表,相传为大禹在其出生地天垣盘垭村亲立。不过其真实性值得怀疑,没有一本权威正史记载大禹曾经到过四川不过其真实性值得怀疑,没有一本权威正史记载大禹曾经到过四川”。四川绵阳北川是大禹故里,众所周知,谁说“没有史载大禹到过四川”?也许大禹也完善过颛顼的嫘轩宫。
至于蚕丛第一次补建嫘轩宫,是大禹之后年久失修,蜀侯蚕丛第一次进行了补建。所以《嫘祖圣地》碑文称:嫘轩宫第一次补建于蜀王之先祖蚕丛是真实的。文翁第二次阔建嫘轩宫。《汉书》记载:“文翁者,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庐(今安徽省)江舒人,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文翁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据《盐亭旧县志》记载:北宋著名墨竹画家“胸有成竹”的文同,字与可,系文翁之后裔。
通春秋好经博古的文翁,生于汉初,距秦惠王灭蜀相隔仅160年,对于古蜀文明应胜知晓。文翁治蜀时,得知黄帝元妃嫘祖诞生在广汉郡地,今之盐亭县。如此佳音喜获至宝。亲临青龙山,嫘轩宫祭祀嫘祖,并置田土於嫘祖故里(今天永泰乡),归养终年。所以《嫘祖圣地》碑文记载:“文翁治蜀对嫘轩宫第二次大加阔建”,是铁证遗传於后世的珍文。
赵蕤说的第三次补建嫘轩宫。先蚕者,养蚕之始祖也。先蚕之辞始於汉初,据史籍记载,皇后始祭祀亲蚕,西汉至大唐上元880年间,后宫皇后12次亲蚕事祭先蚕,然而唐高宗显庆至公元674年仅18年间,皇后武则天亲蚕事竟达四次之多,为什么则天皇后频繁亲蚕事祭拜先蚕,原因有二:其一,皇后武则天出生於四川广元,古蜀国自古重视蚕桑,广元有皇泽寺、则天庙,至今有蚕桑12图,教民栽桑养蚕抽丝,祭祀先蚕。其二,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永徽六年(公元656年)中书侍郎李义府,四川盐亭永泰人,表奏唐高宗,请求册立宸妃武则天为皇后,同年唐高宗任命李义府为参知政事,为宰相之贰。显庆二年,唐高宗赞扬李义府有功於朝庭,任命李义府为中书令,总揽朝政。龙朔三年(公元663年),任命李义府为右相,仍然掌管选举人才的事。”
李义府是盐亭永泰人,据《盐亭县志》载:“唐高宗永徽六年(656年),县人李义府因策立武则天为皇后,提升宰相之职。”武皇后频繁祭祀先蚕,《旧唐书》卷四,本纪第四高宗上,显庆元年(656年)三月辛巳,武皇后祀先蚕於北郊。《旧唐书》卷五,本纪第五高宗下,总章二年(668年)三月癸酉,则天皇后亲祀先蚕。《旧唐书》卷五,本纪第五高宗下,上元元年(674年)三月己巳则天皇后祀先蚕。《旧唐书》卷五,本纪,第五高宗下,上元二年(675年)三月丁巳,天后亲蚕於邙山之阳。仅十八年之间,则天皇后不仅频繁祭拜先蚕嫘祖,得知黄帝元妃嫘祖出生在古蜀盐亭县,而且还派遣当朝宰相李义府回到家乡盐亭县嫘祖山“嫘轩宫”拜祭先蚕嫘祖。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后改名武曌,废李家唐朝之名,改国号为大周,首次御驾亲临四川盐亭青龙山嫘轩宫祭拜先蚕嫘祖。尊称嫘祖为先蚕,并吟诗赞美嫘祖故里丝绸之美云:“丝绸龟手富,贝锦鹅溪绢。功比马头娘,月映水三潭。”在大周皇帝的影响下,诗人纷纷奋笔。唐李白诗:“严陵高揖汉天子,何须仗剑挂主阶。一谈一笑真颜色,鹅溪贝锦喧旁声。”唐杜甫诗:《戏韦侯偃歌》:“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宋苏轼诗:“为爱鹅溪赤茧光,扫残鸡距紫毫铓。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宋文同诗:“谿桥接桑畦,钧笼晓群过。今朝去何早?向晚蚕恐卧。”所以赵蕤撰《嫘祖圣地》碑云:“后山青龙场,黎庶交易,惟丝绸繁多。”“忆宫史,据前碑所志,补建于蜀王之先祖蚕丛;后文翁治蜀,大加阔筑;历经兵燹,已三缺三圆矣。”以上是三补建嫘轩宫的由来。
嫘轩宫虽然已三缺三圆,宋末元初又遭兵燹,第四次迁址再建嫘轩宫,但赵蕤所撰《嫘祖圣地》碑文,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经历1214年一直矗立在嫘祖山青龙嘴的嘴唇正中央,至1947年7月初的一个电闪雷鸣的夜间,在一声霹雳中《嫘祖圣地》碑倒塌,碑文也损没了。但幸好1946年至1947年的早先,有二位在青龙山教学的老师和一位嫘祖传人抄录了《嫘祖圣地》碑文,使全文流传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240

回复

90

博文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1: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先蚕礼制历史演变
先蚕礼制出于孔子所著《周礼·月令》。古文《辞源》记载:《周礼》又名《礼记》一名《大小戴礼》:汉初河间献王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周礼》共131篇面世,时无传之者,至西汉末年,刘向考校经籍,检得130篇,第而叙之。又得明堂阴阳记33篇,三朝记七篇,王史氏记二十一篇,乐礼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东汉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记》其弟胜又删为四十一篇,谓《小戴礼记》,汉末马融传之,融又益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为一书,即今之《礼记》。东汉末郑玄注极精,唐孔懿达传正义,发挥郑学,元陈澔撰《礼记集说》,明代立于学官。清乾隆时,敕撰《礼义疏》,虽兼采众说,要皆以郑玄、孔懿达为主旨。
《月令》:所记十二月天子所颁布之政令。蚕事最早见于《礼记·月令》云:季春之月,是月也(释白文)命看守田野山林的官吏不准砍伐桑柘,斑鸠和戴胜鸟扇动着翅膀降落在桑树上,这时要准备蚕箔、木架和筐篮了,天子的后妃们要举行斋戒,面向西方亲自采桑。禁止妇女们过分打扮,减少她们的女工,鼓励她们专心养蚕,蚕事完毕,分配蚕茧让妇女缫丝,称量缫丝轻重来评价她们的功劳,提供祭祀用的礼服,不可懒惰。到战国末期,《吕氏春秋·月令篇》记载:孟夏记:云:蚕桑这类事已经完毕,后妃们进献蚕茧,于是征收茧税,以桑树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依据,不论贵贱少长,一律照此征收,茧税收入作为供应祭祀的礼服。
以上蚕事活动谓之“享先蚕”,又称“先蚕礼制”。这些活动事宜是天子颁布的法规,历代相传。我国是蚕桑缫丝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养蚕缫丝传说。先蚕即是蚕神,是最先发明创造养蚕的人。而成为后人崇拜祭祀的偶像。在我国很早就有关于蚕神的记载,关于蚕神的姓名、来历有不同的说法,先秦以前祭祀对象,据《春秋谷梁传·桓公十四年》记载:“天子亲耕,以供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晋书·礼志上》记载:“《周礼》王后帅内外命妇享先蚕于北郊。汉仪,皇后亲桑东郊苑中,蚕室祭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祠用少牢。”说明当代所祀蚕神为“菀窳妇人、寓氏公主。”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以黄帝轩辕氏为蚕神祭祀。《隋书·礼仪志二》记载:“后齐……每岁季春,谷雨后吉日,使公卿以一太牢祀先蚕黄帝轩辕氏于坛上,无配,如祀先农。”至北周时则改祭黄帝元妃西陵氏,即嫘祖。民间信仰的蚕神除嫘祖外,还有马头娘、寓氏公主、蚕姑、青衣神的说法。
四、嫘祖与马头娘
马头娘的由来,出自荀子《蚕赋》(约公元前313—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 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蚕赋》是荀子提倡人性恶的著名篇章。荀子借神巫五泰之口阐述人性初恶而后善的道理,倡人性本恶,与孟子倡人性本善相对立。到了东汉,《蜀图经》作者,把荀子这篇《蚕赋》撰写成《马头娘·苑窳》的故事面世,在蜀地广为流传,其文曰:马头娘,菀窳,蚕神也,蜀有蚕女,父为人掠,惟所乘马在,其母誓曰,有得父还者,以此女嫁之,马闻言,振速而去,数日,父乘马归,自此马嘶鸣不肯饮龁。父射杀之,曝其皮於庭,皮厥然而起,卷女去,旬日,皮棲於桑上,女化为蚕,每岁祈蚕者云集,蜀宫观塑女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焉,见《蜀图经》。从东汉起在蜀中,有不祀先蚕西陵氏嫘祖,改祭祀马头娘菀窳的。
人与马恋,不可信。但为什么解放前盐亭境内有些蚕神庙的嫘祖像的旁,边有一匹白马相陪伴呢?这可用类似尧帝女儿与“神犬”盘瓠的婚姻故事来类比解读:《上古神话演义》第50回,再现约公元前2170的盘瓠传说。其实盘瓠并不真的是“神犬”,而可能是帝尧宫中的一位年青的苗族近臣,他跟负责饲养尧帝宫中的宠物有关。正是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他与帝尧的一位女儿产生了恋情,并且私奔到了湖南的沅陵地区,后来,盘瓠还作了那里苗族部落的首领。在《嫘祖研究》一书中,有《嫘祖传奇》的故事。说嫘祖的舅父岐伯,从南方选拔找到炎帝的同母异父兄弟、少年的轩辕,作为王储。但北方黄帝部落在北川白马藏族人中找到一个内应,就是给西陵政权人物金二伯养马的一位年青英俊的保镖,他与金二伯的女儿相恋,而金二伯的女儿是一位养柞树蚕的能手。后来这位年青的养马保镖把金二伯的女儿抢走了,同时黄帝部落的其他帮手还西陵科技比赛大会上,抢走了岐伯和轩辕。其实嫘祖和轩辕也在相恋,轩辕到北方后来也作了黄帝部落的王储。这段历史以“人马相恋”,以及蚕头与马头相似给予改编解脱。
其次是,南宋著名画家楼王寿体会蚕妇之辛苦,遂绘制桑织图24幅,呈献给宋高宗,深得高宗的赞赏,清《康熙御制耕织图》中也有关于“马头娘”的诗句,清圣祖康熙非常重视农桑,他意外获得南宋楼王寿《耕织图》,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遂命内廷供奉焦秉贞以楼王寿 原作为基础重绘《耕织图》。全图共23幅,在保留楼王寿 原诗的同时,康熙于每图前亲题七言律诗一首作序文,并于序首钤盖“佩文斋”朱印,再命著名木刻家朱圭,梅裕凤镌版印制,康熙御笔亲题:“劳劳拜簇祭神桑,喜得丝成愿已偿。自是西陵功德盛,万年衣被泽无疆。”这两首诗的核心词是:茧市、西蜀、享先蚕、西陵、马革裹玉肌不为辱。
西陵、马草裹玉肌不为辱:其意是荀子倡人性始恶,后化为善,寓言马头娘菀窳,菀窳者,指坏妇人也,菀窳的名字难听,人与马恋,后化为蚕,吐丝、结茧,造福於民,民众祭祀塑像为蚕神,宋李肪奉敕监修《太平广记》记载:马头娘菀窳冢在古蜀广汉郡,据《盐亭县志》记载:盐亭属汉广地,王莽改名广信,后汉复名广汉郡,辖今三台、射洪、绵竹等县,郡治曾在今三台、射洪境内,距嫘祖故里金鸡乡近在咫尺。此时的马头娘菀窳,又已经改编为是高辛时期人。
《史记·五帝本纪》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寓言马头娘故事的主人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赵国的先祖与蜀同祖,属颛顼的后裔,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古蜀国近三千年的文明史,从此被湮没,荀子出于怀念故祖之情,寓言这一则如此美妙的故事弘扬古蜀文明,在情理之中。马头娘的故事是嫘祖的化身,故称此事传西蜀。
无独有偶,《史记·货殖列传》:“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灭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今广元市)。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卓氏的先祖本唐虞时代的古蜀人,随大禹治水迁徙中原,定居赵城,以冶铸铁致富。成为望族,周初,武王派辛荒伐蜀,即此蜀卓氏。公元前248年秦灭赵蜀卓氏家族怀念汶山沃野,复返回故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的岳父“卓王孙”,即蜀卓氏。司马相如成都人,距秦灭赵仅相隔90年,对于古蜀国被湮没的文明史,应甚知晓,所以他与文翁、扬雄、司马迁、刘向父子等名仕,对于古蜀文明遗留了很多值得研究的篇章。
(这里说明,本文是受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杨万忠约稿所撰,其内容如有错误由作者自负。作者: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顾问、四川盐亭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会顾问、盐亭县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2016年1月10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3

回复

0

博文
发表于 2016-1-28 20: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exiyanjiu 于 2016-1-28 21:04 编辑

。。。。。。。。。。。
。。。。。。。。。。。
。。。。。。。。。。。


1、研究的很深,先点个赞。
2、“暗心说网”的“非传统”的解读,也分享如下:

(1)古蜀文明确实是灿烂的文明。
尤其是三星堆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相当高超。
“暗心说网”的研究发现:三星堆青铜器文明可能与古埃及时期的上埃及文明有某种深入联系。

(2)黄帝炎帝等5方上帝、昊天上帝——可能与河图洛书有某种深入的联系。
或者说,
黄帝炎帝等5方上帝——可能是数字“5”(河图洛书的中心数字5)的神格化。
而昊天上帝——则可能是“天空之王”的神格化,相当于洛书偶数2-4-6-8的神格化。

黄帝炎帝等5方上帝——可能相当于古印度的毗湿奴,或古埃及的盖布。
昊天上帝——可能相当于古印度的湿婆神,或古埃及的努特。


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

1、黄帝炎帝等5方上帝——可能是“宇宙中心暗物质巨球”的神格化。
2、昊天上帝——可能是星系中心黑洞的神格化。


换句话说:
上帝(五方上帝和昊天上帝)——可能是天上神秘的“两种巨型天体”的神格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