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论文 科普 华科
查看: 1041|回复: 0

不同种类干细胞巢的有序分布构成中医经络系统

[复制链接]   [推荐给好友]
易微子 发表于 2015-7-19 14: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
学科分类: 医药科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摘要: 摘要
目的:从中医经络学说方向探讨被认为是绝大部分组织再生的本源组织特异性干细胞与中医经络系统的联系。
方法:参阅《黄帝内经》、《难经》、《奇经八脉考》等中医经典理论著作及现代经络理论著作,从中医经络学说方向揭示干细胞巢在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用实验动物验证中医经络学说。
结果:不同种类干细胞巢的有序分布构成中医经络系统:①唯有不同种类的成体干细胞等所在的干细胞巢,才具有高度统一的、高度稳定性的细胞团结构,也就是说干细胞自我增殖形成的细胞团结构是相同相似的。②治本时所需的较长时间与成体干细胞自我复制及其产生健康的各级分化细胞所需的较长时间是一致的。③《黄帝内经》中经脉、络脉的分类即是成体干细胞巢的分类。人体成体干细胞分化产生3个等级的定向干细胞。国外众多的研究报告称少数的癌症干细胞才是肿瘤的来源,大多数的癌细胞并不能生长成为新的肿瘤。④胚胎发育的早期,干细胞与祖细胞彼此协同地增殖分化,不存在3个等级的定向干细胞,不存在普适统一的干细胞巢结构。此后,干细胞巢中的成体干细胞成为组织再生的本源,经络系统中有规律性迁移的细胞主要是定向干细胞,其次为成体干细胞,其中,易变异成为癌细胞的定向干细胞为最少。⑤针灸必然会破坏乃至驱散干细胞巢,但诸细胞组分将重新形成新的干细胞巢,其中的成体干细胞一般会出现超补偿性自我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健康的定向干细胞,后者分化产生更多的健康的分化细胞,使得相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恢复至良性状态。
结论:经络学说深刻地揭示了干细胞巢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微系统,即外来的定向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种类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局域性的,而是既有基本稳定不变的静态成分,又有复杂可变的动态成分,是整体性的,并且两者在物种进化史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作者: 张建新
发布时间:
原创/转载: 原创
本帖最后由 易微子 于 2015-7-19 14:57 编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6年21期以全英文稿发表,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收录

引言:1998年以来,人们在几乎所有组织中都发现了存在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它们被认为是绝大部分组织再生的本源。令人惊讶的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指出人体内存在经络系统,称之为“决死生”、“处百病”的“灵枢”,即是灵验的“中枢”与“本源”。无独有偶,古代印度瑜珈理论如Raja Yoga、Kundalini Yoga中的气脉学说,揭示的是与经络系统相同的系统,称之为“Kundalini”(生命力)的“源泉”。腧穴是经络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一般标记为点状,彼此离散地分布在组织深部的特定位置上,存在紧密联系的腧穴群构成经脉与络脉。本文认为,腧穴就是干细胞巢群落,或者是单个的干细胞巢,《黄帝内经》中的经脉、络脉即是不同种类干细胞巢的有序分布[1-2]。

摘要

目的:从中医经络学说方向探讨被认为是绝大部分组织再生的本源组织特异性干细胞与中医经络系统的联系。

方法:参阅《黄帝内经》、《难经》、《奇经八脉考》等中医经典理论著作及现代经络理论著作,从中医经络学说方向揭示干细胞巢在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用实验动物验证中医经络学说。

结果:不同种类干细胞巢的有序分布构成中医经络系统:①唯有不同种类的成体干细胞等所在的干细胞巢,才具有高度统一的、高度稳定性的细胞团结构,也就是说干细胞自我增殖形成的细胞团结构是相同相似的。②治本时所需的较长时间与成体干细胞自我复制及其产生健康的各级分化细胞所需的较长时间是一致的。③《黄帝内经》中经脉、络脉的分类即是成体干细胞巢的分类。人体成体干细胞分化产生3个等级的定向干细胞。国外众多的研究报告称少数的癌症干细胞才是肿瘤的来源,大多数的癌细胞并不能生长成为新的肿瘤。④胚胎发育的早期,干细胞与祖细胞彼此协同地增殖分化,不存在3个等级的定向干细胞,不存在普适统一的干细胞巢结构。此后,干细胞巢中的成体干细胞成为组织再生的本源,经络系统中有规律性迁移的细胞主要是定向干细胞,其次为成体干细胞,其中,易变异成为癌细胞的定向干细胞为最少。⑤针灸必然会破坏乃至驱散干细胞巢,但诸细胞组分将重新形成新的干细胞巢,其中的成体干细胞一般会出现超补偿性自我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健康的定向干细胞,后者分化产生更多的健康的分化细胞,使得相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恢复至良性状态。

结论:经络学说深刻地揭示了干细胞巢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微系统,即外来的定向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种类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局域性的,而是既有基本稳定不变的静态成分,又有复杂可变的动态成分,是整体性的,并且两者在物种进化史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主题词:干细胞/细胞学;经络实质; 经脉; 穴, 输(五输);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经络现象;针刺疗法;整体观

中图文分类号:R39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5926(2006)21-0189-04张建新.不同种类干细胞巢的有序分布构成中医经络系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6,10(21):189--192    [www.zglckf.com]

(Edited by Zhou YL / Song LP/ Wang L)

1 中医经络学说揭示了干细胞巢在组织中的分布规律

    中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曰:“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中国儒家、道家与印度瑜珈修行者等发现,人体不同组织中的腧穴均为圆形结构,彼此离散地分布。唯有不同种类的成体干细胞等所在的干细胞巢,才具有高度统一的、高度稳定性的细胞团结构,也就是说干细胞自我增殖形成的细胞团结构是相同相似的。

    中国金代杰出的医学家张元素总结的药物归经学说指出,中草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这是治标;中草药作用于组织器官中的腧穴群,在较长时间内改善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状态,祛除疾病的根源,这是治本。易见,治本时所需的较长时间与成体干细胞自我复制及其产生健康的各级分化细胞所需的较长时间是一致的。


《黄帝内经》中的经脉、络脉与干细胞巢的分类

组织隶属的层次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第五层次
第六层次
第七层次
神经组织
大脑的旧脑皮
间脑
中脑
小脑
延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寄居于前六层次中
大脑新脑皮的岛叶
大脑新脑皮的额叶
大脑新脑皮的顶叶
小脑的
新脑皮
大脑新脑皮的枕叶
大脑新脑皮的颞叶
督脉:包含七个层次的腧穴群。第一层次至第六层次的八类细胞为:第八为小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巨噬细胞特性),第七为星形神经胶质细胞,第六为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第一至第五为联络神经元。
周围神经系统始终寄居在前六层次之中,第一至第五等级的八类细胞为:第八为小神经胶质细胞,第七为神经节胶质细胞,第六为雪旺细胞,第五为内脏感觉神经元,第四为副交感神经元,第三为交感神经元,第二为躯体感觉神经元,第一为躯体运动神经元。
哺乳类动物的周围神经系统中第六、第七等级的八类细胞和间脑等六个层次的细胞分类完全一致:第八为小神经胶质细胞,第七为星形神经胶质细胞,第六为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第一至第五为联络神经元。
哺乳类动物的神经系统是双重的:小脑和大脑的新脑皮中包含第一至第六、第七等级的八类细胞,为高级中枢;脊髓与大脑的旧脑皮等包含第一至第五等级的八类细胞,成为低级中枢。
肌肉组织
手少阳三焦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少阳胆经
寄居于前六层次中
阴蹻脉:是分化产生肾、肝、肺、脾等非血管性平滑肌和心肌的腧穴群,为第八类细胞。《灵枢》曰:蹻脉有阴阳,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
阳蹻脉:是分化产生胃、小肠、大肠、膀胱等肌层、粘膜肌层内平滑肌的腧穴群,含有七个层次,均与手足三阳经相对应(下同),为第七类细胞。
手足三阳经脉:是分化产生大动脉、大静脉血管等平滑肌的腧穴群,决定了深静脉往往与同名动脉伴行,为第六类细胞。
十五络脉:是分化产生中动脉和中静脉血管等平滑肌的腧穴群,横行于正经之间,为第五类细胞。
孙络:是分化产生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等平滑肌的腧穴群,为第四类细胞。
十二正经别出的部分正经:是分化产生骨骼肌的腧穴群,为第一至第三类细胞。
哺乳类动物的肌肉组织与神经组织协同地进化:在七个层次中,第六、第七等级的第五类和第四类细胞不再是平滑肌细胞,而是骨骼肌细胞,产生新的肌肉组织(如膈肌),其腧穴群主要寄居于后三类骨骼肌的腧穴群中,使得哺乳类的肌肉运动高度复杂化。
上皮组织
松果体
神经垂体
肾上腺髓质
胸腺
胰岛
甲状腺
甲状腺C细胞
睾丸间质细胞和
黄体细胞
垂体远侧部·嗜酸性细胞
肾上腺皮质
甲状旁腺
垂体中间部
垂体远侧部、结节部·嗜碱性细胞
前列腺和
前庭大腺
侧脑室脉络丛·东海
第三脑室脉络丛·西海
第四脑室脉络丛·南海
胃消化腺·北海
胰外分泌部
肝脏的肝细胞
十二指肠和大、小肠消化腺
任脉:为两大类内分泌细胞的腧穴群,松果体细胞等为第八类细胞,睾丸间质细胞等为第七类细胞。
外分泌细胞划分为两类细胞:肝细胞等为第六类细胞,汗腺等为第五类细胞;泪腺、舌下腺、腮腺和颌下腺分别隶属于第一、第三、第五和第七层次,十二经水(皮酯腺和汗腺)划分为第二、第四和第六层次,其中,哺乳类的汗腺(乳腺)为第六和第七等级细胞。
十二皮部:复层上皮的腧穴群(表皮干细胞巢),为第四类细胞。
感觉上皮为第三类细胞,例如耳的毛细胞、鼻的嗅觉上皮、舌的味觉上皮和皮肤的黑色素细胞等。
浮络:为单层上皮细胞的腧穴群,划分为两类,其中单层扁平上皮(如心血管等的内皮、胸膜等的间皮)为第二类细胞。
结缔组织
手厥阴心包经
足少阴肾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
足厥阴肝经
寄居于前六层次中
红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巨核细胞
NK细胞
滤泡树突状细胞
B细胞
淋巴样树突状细胞
T细胞
朗格罕树突状细胞
K细胞
冲脉:是两大类造血干细胞的腧穴群,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为第八类细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为第七类细胞。
手足三阴经脉: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纤维细胞的腧穴群,为第六类细胞。
阴维脉:是网状结缔组织的腧穴群,网状细胞为第五类细胞。
带脉:是脂肪组织的腧穴群,主要分布于大网膜、肠系膜、皮下等处,脂肪细胞为第四类细胞。
十二经筋:是致密结缔组织的经穴群,为第三类细胞。
阳维脉:是软骨组织、骨组织的腧穴群,软骨细胞为第二类细胞,骨细胞为第一类细胞。
由四大基本组织共同构建的特殊组织器官
百会穴·顶眼与松果眼
生殖系统
七个组织器官均以相应层次八类细胞中的一类为主,其他种类、其他层次的细胞为辅:松果眼、百会穴·顶眼和眼为第一类细胞,耳为第二类细胞,鼻为第三类细胞,舌为第四类细胞,脸为第五类细胞,生殖系统为第六类细胞。
注意,这里的生殖系统不包括生殖上皮等;生殖上皮内存在七种EG胚胎干细胞,能够一一对应地分化产生七个层次四大基本组织中的各种成体干细胞。
在物种进化史上,七鳃鳗的松果眼和顶眼(如爬行类喙头目中的喙头蜥)的视觉功能尤为明显。虽然哺乳类动物的松果眼与顶眼的视觉功能不明显,但是同样汇聚了数量众多的、不同种类的干细胞巢。

    《黄帝内经》中经脉、络脉的分类即是成体干细胞巢的分类[1-2]。人体成体干细胞划分为4×2×8×7×7种即3136种:4为四大基本组织即神经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2为组织器官的左右对称性,8为八类细胞(进化产生的“先→后”顺序为第八→第七→……→第一),7为七个层次,7为从低等级到高等级金字塔式累积叠加的七个进化等级(昆虫类等只拥有第一等级,鱼类拥有两个等级、两栖类拥有三个等级、爬行类拥有四个等级,鸟类拥有五个等级,哺乳类的后兽亚纲拥有六个等级,哺乳类的真兽亚纲拥有全部的七个等级)。表中给出的初步方案,阴阳五行的安排是否还存在着次序的颠倒,有待进一步地补充完善、证明或证伪。


2用实验动物验证中医经络学说

    二十世纪80年代,祝总骧教授用三种生物物理学方法[3],测出了人体十四正经通过十二皮部的络脉影射在皮肤上的循行线——宽度仅为1毫米,与中国宋代王惟一的针灸经络铜人模型惊人地一致。运用同样的方法也测出了大白兔等实验动物具有相似的经脉循行线,证明了经络系统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孟竞璧教授利用法国学者建立的同位素锝(99mTc)穴位注射方法,初步给出了部分经脉循行线的三维定位[4]。

    兼用两法时,必须注意区分十二正经的纤维细胞(阴经)和平滑肌细胞(阳经)的腧穴群、十二经别的骨骼肌细胞等的腧穴群,以及十二经水、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的腧穴群等。

   《黄帝内经》与《难经》中描述的穴位一般为重大的穴位,实质是依一定空间分布排列组合而成的腧穴群,这些腧穴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特定种类的成体干细胞。人与高等哺乳类动物的奇经八脉如任脉、督脉与冲脉的重大穴位分布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十二正经的重大穴位分布则在四肢关节处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实验寻找干细胞巢群落时,应优先在数条经脉、络脉的汇聚点即重大的穴位处寻找。实验寻找特定种类的干细胞巢时,应优先在远离相关重大穴位的特定脉路上寻找。

    众所周知,表面抗原、生长因子等特定的蛋白作为标志分子,能够鉴定和分离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笔者建议,甾体激素受体可以作为标志分子,因为它们是干细胞自我增殖机制的主要参与者,而表面抗原是干细胞程序性凋亡机制的主要参与者。


3 中医经络学说揭示了干细胞巢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微系统

    人体成体干细胞分化产生三个等级的定向干细胞。定向干细胞能够支持其他种类成体干细胞,是构成干细胞巢的主要细胞成分,因程序性细胞凋亡而自我增殖,一般不能继续分化。例如小鼠的胰腺b-细胞即是第一种定向干细胞,国外有研究报告称它们来自于自我增殖。

    正常情况下,定向干细胞能够进一步转化为过渡放大细胞(transit amplifying cell)等,后者不是维持自我增殖,而是继续分化产生众多的分化细胞,成为构成组织的主体。特殊情况下,一些处于特定进化阶段的定向干细胞变异为既能维持自我增殖,又能继续分化的癌症干细胞。国外众多的研究报告称少数的癌症干细胞才是肿瘤的来源,大多数的癌细胞并不能生长成为新的肿瘤。

    胚胎发育的早期,干细胞与祖细胞彼此协同地增殖分化,不存在三个等级的定向干细胞,不存在普适统一的干细胞巢结构。干细胞群呈松散状态分布在组织的特定位置上,部分干细胞呈游离态在原始的经络系统中有规律性地迁移。

    胚胎发育至一定阶段,不同种类的干细胞纷纷地分化产生定向干细胞,后者在经络系统中频繁地迁移聚集,将原先呈松散状态的干细胞群包裹起来形成干细胞巢。

    此后,干细胞巢中的成体干细胞成为组织再生的本源,经络系统中有规律性迁移的细胞主要是定向干细胞,其次为成体干细胞,其中,易变异成为癌细胞的定向干细胞为最少。

    正常情况下,成体干细胞代替其易变异成为癌细胞的定向干细胞参与其他干细胞巢的构建,最大限度地避免它们发生变异。反之,发生变异的定向干细胞只有迁回自身干细胞巢中才能存活与增殖,重要的是必须伴随有特定种类的成体干细胞的“长期侵入”,后者越来越有效地抑制正常细胞的产生,逐渐使变异者发展成为癌症干细胞。众所周知,癌转移是有规律性的。中晚期的癌症干细胞频繁地在部分经脉、络脉中向其成体干细胞或正常细胞参与构建的干细胞巢迁移,少数能够潜伏下来,乃至生长成为新的肿瘤。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系统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藉以运行“经气”等,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协调和相对平衡。经气在人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着人体所有组织器官机能的旺盛与衰退。腧穴的重要性在于该区域经气聚集比较深厚,针灸(古代采用加热法)手足四肢等处的腧穴可以驱动经气,影响有关的脏腑,腧穴好象是个从外达里,也可从里透外的门户。“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与“以痛者为腧”等深刻地表明了经气在经络中运行的重要性。

   “经气”泛指定向干细胞、过渡放大细胞(transit amplifying cell)和成体干细胞及其产生的为数众多的secreted factor等。针灸利用了干细胞增殖系统具有自稳定性(self-maintenance),后者是干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针灸必然会破坏乃至驱散干细胞巢,但诸细胞组分将重新形成新的干细胞巢,其中的成体干细胞一般会出现超补偿性自我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健康的定向干细胞,后者分化产生更多的健康的分化细胞,使得相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恢复至良性状态。重要的是,由于经气在经脉、络脉中的运行,针灸少数腧穴将使得众多的腧穴连锁地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经络学说深刻地揭示了干细胞巢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微系统,即外来的定向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种类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局域性的,而是既有基本稳定不变的静态成分,又有复杂可变的动态成分,是整体性的,并且两者在物种进化史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参考文献

[1]张建新。待验证的揭示人体干细胞分布与分类的中医经络学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6:13-15。

[2]张建新。经络是干细胞系——兼论物种的起源与干细胞系的进化[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4:17-20。

[3]祝总骧,郝金凯。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M],北京出版社,1989: 172-176;233-237;275。

[4]孟竟璧,高惠合,王佩。用同位素示踪法显示经络循行的初步研究[J]。针刺研究,1987,1:77。



优 秀 论 文 入 选 通 知

尊敬的张建新先生:您好!

《中国临床康复》杂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波兰《哥伯尼索引》(IC)收录。

您发表在本刊2006年第10卷第21期的论文。经本刊编委会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组评选,符合本刊论文评选条件,被评为《中国临床康复》杂志论文一等奖。

本刊拟向您颁发奖励证书。如需要请及时回函,并汇寄人民币50.00元(含评审、成本、邮挂费)。


○ 务必请在来函汇款单附言中注明论文发表的卷、期、页

○ 地址:沈阳1200邮政信箱    邮编:110004

○ 电话:024-23389106    024-23384352

○ 电邮:[email protected]

○ 传真:024-23388105

《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社优秀论文评选项目组     2006 年 05月 1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